据新华社东京8月11日电 (记者 刘赞 齐威) 8月12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30周年。在当年的签约谈判中,曾有一位日本朋友承担了联系中日双方高层领导人的密使角色,他就是现任日本亚洲交流协会理事长的北村博昭。近日,他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北村博昭说,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后不久,双方就在考虑签署和平友好条约的事宜。双方就此事的接触自1973年8月开始,从1973年5月起作为日本国际贸促会联络员常驻北京的北村参与了这一过程。1973年12月,他回国向自民党福田派的两位重要人物、后来成为首相的福田赳夫和后来的外相园田直报告了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关于中日关系的意见,并把福田和园田的亲笔信带回北京送到廖承志手中。这是他第一次为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访华。到1978年8月条约在北京签署前,北村总共12次为缔约一事专程访华。其间,他与廖承志进行了12次面谈,邓小平4次接见了他。
谈到与邓小平的4次面谈,北村博昭说,每次邓小平都要找他谈一两个小时,谈很多内容,而且都是重要的、秘密的事情。但他说,“不便公开”会谈内容。
1978年10月,邓小平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的仪式。北村博昭说,邓小平的访日在日本刮起了一股中国旋风,其热烈气氛至今仍令人感动。他说:“邓小平阁下和廖公等中国代表团人员当时下榻的是通常只安排国家元首下榻的迎宾馆,足见日本政府对此次访问的重视。当时我奉园田外相的命令,到涩谷南平台的寿司店买了4大漆盘‘江户前’寿司,请邓小平阁下和廖公品尝。当我看到邓小平阁下吃了3块寿司并且表示十分满意时,我扑通扑通的心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觉得自己很好地完成了这项特殊任务。”
北村博昭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其中文之地道令人根本听不出他是外国人。对此,北村博昭解释说,他是在中国出生的。他不愿当兵的父亲北村义夫1930年作为一名煤矿技术人员到了中国抚顺。1947年,北村义夫应中国共产党邀请到鹤岗工作,为解放东三省作出了贡献。解放后,北村义夫一直在抚顺从事煤矿增产工作,直到1954年回国。北村博昭1942年在抚顺出生,在抚顺上完了小学,还加入了少先队。在中国期间,北村一家与中国人民结下了友好情谊。流利的中文、对中国的友好感情,以及广泛的人脉为他日后的“密使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1979年,日本亚洲交流协会成立,北村博昭一直任该协会的理事长至今,为两国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努力。在这期间,北村博昭也多次受到邓小平接见。邓小平为发展中国经济付出的心血和操劳给北村博昭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