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立方”的水很蓝,脖子上的奥运金牌很重。尽管一再对着摄影记者咬金牌,但什么是幸福和甜蜜,17岁的林跃大概还来不及品味。这顶北京奥运会男子双人10米台的桂冠,浸透了他一路走来的酸楚和艰辛。
他不知道,看台上的国家跳水队,从领导、教练到医务人员,都流下了热泪。想必,守着电视观看比赛的林跃父母和北京队上下也都激动万分。
2005年大年初五早上,14岁的林跃和父母一脸绝望,坐在北京西客站候车室里,等待返回老家潮州的火车。因为种种原因,他不想继续留在当时所在的跳水队训练了。
同一时刻,北京木樨园体育运动技术学校主管游泳跳水项目的副校长沈立仁一早起来,就惦记着这个叫林跃的小男孩。他找到曾经指导过林跃的王宵松教练,让他尽快和林跃联系。
于是,王宵松拿起了电话,得知林跃正和父母在西客站等车。爱才如命的沈立仁立刻赶往火车站,成功“拦截”。就这样,潮州的林跃加盟北京队。
林跃之所以让人“惦记”,是因为他拥有的坚实基础。5岁时到潮州业余体校练过两年体操,又在前国家跳水队主教练徐益明所在的“广东国际跳水培训中心”练了4年跳水,后自费到清华大学跳水队培训。
林跃出身工薪家庭,为了供他练跳水,父母卖掉了房产。和父母一起体验过艰辛困苦的林跃,更懂得珍惜机会。
进入北京队后,林跃开始参加各类全国比赛。半年后,他凭借全国比赛前八名的成绩,迈入了国家队的大门。
知道自己入选国家队的那几天,林跃兴奋得没有睡好觉。当他亲眼看到那么多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后,又开始紧张起来,想和他们打招呼又怕打扰人家。然而,国家队毕竟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没过多久,新老队员就打成一片,林跃融入了大家庭。
十运会上,他以第四名的成绩让人眼前一亮,后成为和跳板“女皇”郭晶晶、雅典奥运会男台冠军胡佳的同门小师弟。教练钟少珍对他的评价是:“个性好,沉稳,心理素质不错,动作飘逸,能力全面,整体动作质量高,没有动作难点。”
2006年,从林跃首次亮相国际比赛就引发了男台风暴,凭借难度系数高达3.8的5255(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两周半)“杀手锏”动作,他屡次在国际大赛中摘得单人和双人比赛的桂冠,双人搭档始终都是火亮。
曾经有跳水界前辈点评林跃:身材修长,协调能力和身体能力好,心理素质好。由于还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身体能力还有很大加强的空间。
进入2008年,林跃成了“问题少年”,身体发育来得不是时候,成了林跃乃至全队的最大烦恼。他的个子蹿高了至少5厘米,力量却显得跟不上,整个技术体系都受到了影响,做动作时明显力不从心。困难的时候,他甚至无法完成难度动作。正如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形容的:“就像是原来的武功高手,突然变成了废人。”
为了拯救林跃,全队上下都着急,就连北京队也在想方设法。国家体育总局领导派了国家跆拳道、赛艇、短道速滑队体能教练王卫星出马。王卫星还是帮助泳将齐晖走出低谷的幕后功臣。
心理专家张忠秋常年在中国跳水队,随时解决运动员的各种思想问题。这半年来,林跃成了他门下的常客,每天训练后都要到他那里“报到”。
“这个阶段太艰苦了,也太难熬了。这块金牌拿下来了,林跃表现出了近阶段的最高水平。”在赢得男双10米台后,周继红这样评价。
林跃也说:“我要感谢所有为我付出努力的人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
记者 周欣
(据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