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
海
奏响经济转型绚丽华章
宁波市首个全国生态示范区 / 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县
宁海县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整个县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着力构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循环经济建设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而且改善了环境质量,提高了区域综合竞争力,使宁海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秀。
科学规划
构建循环经济全面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有效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途径。宁海县从自身的发展实际和现实基础出发,确立了“生态立县”的战略思想,牢固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在各个领域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经过不懈努力,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形成了工作目标逐步明确、工作机制逐步健全、示范试点逐步展开的良好局面,一个具有宁海特色的区域性混合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基本形成。
近年来,宁海县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都把生产生活联动和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始终,科学规划产业循环发展布局和城镇建设布点,这为确立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依据。《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作为全省第一个县(市、区)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抓住宁海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设计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框架,该规划已于2006年9月颁布实施。宁海县通过完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子规划统一的、有机的循环经济规划体系。
宁海县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级组织分工有序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进行综合决策、统一协调。自2006年起,每年年初根据《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进度和县委、县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安排情况,结合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制订出台《宁海县循环经济年度实施计划》,并明确每项工作的责任单位和分管县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能按期完成。根据年度实施计划,制订出台的循环经济年度考核办法,将循环经济发展纳入目标考核范围,对相关乡镇、街道和部门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同时,县政府出台多项循环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县财政成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加大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扶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完成宁海县循环经济网,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各方面对发展循环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
宁海县循环经济“2133”工程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它指的是2个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临港循环经济试点区和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示范园区,力争成为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样板;10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总投入达60亿元,这些项目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将为宁海县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3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3类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起到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结构调整
打造区域性混合型模式
宁海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立足于整个县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大生态、大循环理念,精心构筑形成“三个循环经济圈”,即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总体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形成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有宁海特色的区域性混合型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产业化组合是循环经济最终实现的有效形式,园区是企业和企业间、产业与产业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继承组合”的理想载体。在现有的产业结构与园区产业定位的基础上,宁海县按照生态学原理,针对产业链缺损部分,积极引进关键“补链”项目,延长生产链条,使上游企业的废弃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完善循环产业链条。
以临港循环经济试点区建设为重点,推进循环型工业发展,打造中国式“卡伦堡”。宁海县临港循环经济试点区是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2133”工程的两大重点示范基地之一,被纳入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中的100个重点循环经济项目。浙江国华宁海电厂是临港循环经济试点区的龙头企业,是浙江省“五大百亿”重点建设工程之一。一期建设总投资100亿元,2006年4台60万千瓦燃煤机组建成投入商业营运,实现了除尘效率99.3%、脱硫效率95%以上、脱硝效率高于80%和废水“零”排放,灰渣石膏全部综合利用。二期工程动态总投资为87.7亿元,计划2009年实现双投。按照“整体规划、梯度推进、产业联动、循环开发”原则,利用电厂工业废料构建完善煤—电—粉煤灰—水泥、煤—电—粉煤灰—新型墙材、煤—电—脱硫石膏—石膏板三条循环产业链,实现企业间的共生耦合。在挖掘产业链的同时,利用电厂排放的温水及内团结塘成湖的有利条件,养殖热带观赏鱼和经济鱼,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以浙江东海岸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重点,推进循环型农业发展,构建生态型“种养饲加”一体化模式。浙江东海岸10万亩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位于宁海县东部的长街、力洋、胡陈等镇乡,园区内现有耕地11万亩,园地3万亩,内塘养殖3.2万亩,浅海滩涂4.4万亩。按照“蓝色东部”的功能定位,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正在积极构建中,目前已形成西瓜、订单蔬菜、粮食、柑橘、畜禽和海水养殖等六大产业基地,面积近10万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分别达到5.5万亩和17个,有农业龙头企业15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规模畜禽粪便综合资源化率100%。通过把畜牧业与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相联结,实现“种养饲加”一体化,形成“农作物秸秆等——奶牛养殖”、“猪——沼液——瓜果菜”、“有机肥——绿色基地”等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依据生态种群优势互补原理,形成“鱼虾——贝藻”内循环综合养殖模式。如国盛农场现有出口订单蔬菜基地2750亩,常年种植西兰花和毛豆,西兰花茎叶和毛豆杆可作为另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利丰牧业700头奶牛的优质饲料,而利丰牧业每天产生的大量牛粪经发酵后又成为优质有机肥提供给基地使用。海联牧业是一家万头猪场,产生的大量粪尿采用干湿分离后,干粪加工成有机肥,尿液进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沼渣、沼液,沼液通过专用管道输到金龙浦合作社的瓜果基地,成为有机肥料,在农作物用肥淡季,多余沼液用于池塘养鱼和种植水葫芦,作为家禽和生猪的饲料。几种模式的实施,使宁海解决了大量农作物废弃秸秆、畜禽养殖排泄物的出路问题,又为生产绿色有机肥提供了优质原料,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生态休闲旅游为重点,推进循环型服务业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自然景色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宁海县,发展生态旅游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全面实施《宁海县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调整产业结构,逐步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要素的消耗和依赖。按照“观临港大工业、游东方金海湾、品绿色真海鲜”的旅游开发思路和区域联动开发的要求,依托象山港区域海、陆、岛三位一体的组合优势,宁海县积极推进宁海湾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着力打造“东方宁静的休闲度假港湾”。同时,有序开发建设宁海温泉、东海云顶等旅游景区景点,逐步形成“一带、两区、多点”生态休闲旅游开发大格局。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从社会循环的宏观层面来考虑循环经济的发展,宁海县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着力搞好节地、节水、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统筹协调 引领循环经济继续深入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宁海县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用循环经济理念重构传统的经济流程和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文明发展之路。
到2010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全社会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06年末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5%。资源再生利用率达到9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耕地保有量达到46万亩,土地投资强度和单位产出率提高30%以上。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9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90%;森林覆盖率达到65%。海洋生态良性循环。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
循环型社会初露端倪,以绿色消费为特征的循环型社会将初步建成。循环经济保障体系也将完善,逐步建立领导体系、激励体系和统计评价体系等三大保障体系。循环经济支撑将不断健全,建成一批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硬件支撑体系,完善以技术、政策、文化为核心的软件支撑体系。
到2020年,宁海县将全面确立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和支撑体系,成为具有宁海特色的区域性混合形循环经济示范区,促进经济、社会、自然与人口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