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惊艳奥运颁奖礼服
· 奥运颁奖礼服问世的幕后故事
· 【镜头Ⅰ】 “青花瓷”系列颁奖服
· 【镜头Ⅱ】 “粉红”系列颁奖服
· 制作奥运颁奖服的日日夜夜
· 北京奥运会颁奖
礼服介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今天在北京开幕的第29届奥运会上,来自西子湖畔的杭州万事利集团精心制作的“青花瓷”、“粉红”两大系列颁奖礼服,将吸引全世界人的眼光。穿上了 “青花瓷”和“粉红”两个系列颁奖礼服的奥运礼仪小姐,显得高贵典雅。
奥运颁奖礼服问世的幕后故事
■本报记者  章瑞华  本报实习生 陈钟  饶晓艳  孙晨  蒋涛
  千百年来,中国丝绸期盼着她回归华贵的一天。如今,这一天终于到来了:8月8日在北京开幕的第29届奥运会上,来自西子湖畔的杭州万事利集团集数十年功力精心制作的“青花瓷”、“粉红”两大系列颁奖礼服,将吸引全世界人的眼光。

  【故事1】 寻找绣娘

  2007年7月,北京奥组委把制作奥运会2个系列颁奖礼服的任务交给“万事利”时,“万事利”所有的资料仅仅只是一张设计图稿。要把图纸转化成实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之后的几个月中,“万事利”的工作人员一次次打样,一次次被推翻,“我们要的是最佳,而不是将就。机绣图案太死板,我们要把自己最精湛的技艺拿到奥运赛场。”当历经数月的打样完成后,“万事利”开始思考起礼服制作的细节。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成品礼服中,细腻、服帖、顺畅、生动的革针绣不负众望,得到了大众好评。可是谁会知道,革针绣这种纯手工技法在现代已近乎失传。

  今年4月,姑苏城外。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郁,“万事利”的工作人员此时却无心欣赏美丽的春光,他们忙碌的脚步在苏州乡镇徘徊。尽管做了多年丝绸,明白何处的绣娘技艺精湛,但真的要寻访出依然精通宫廷绣法的绣娘着实让他们头疼。4月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清晨踏着薄雾,“万事利”的工作人员们就开始在各村各镇、各家各户之间游走,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很多时候,汽车没办法进村里的路,这些工作人员们就用一双脚挨家挨户地走访。一天,两天……一个84岁的老绣娘出现在了他们面前。13岁开始刺绣,一辈子的心血都花在了刺绣上,这个老绣娘让“万事利”的工作人员们兴奋了好一阵。随后的工作也变得容易起来,老绣娘推荐了一位73岁的绣娘,后者又推荐了一位68岁的绣娘。一个绣娘完成一件礼服需要63天时间,而当时离交付奥运礼服还不到3个月。

  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工作人员们继续在苏州乡村的泥泞小路间流转,“万事利”的工作人员们动用了地毯式的搜索,同样是挨家挨户的拜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寻访到了江、浙的80多位顶尖绣娘,临时组成了一个“奥运刺绣团队”。

  【故事2】 量身定制

  甜美的笑容、袅袅婷婷的身材,美丽的奥运礼仪小姐给了我们太多的艳羡。万事利集团承担的这些奥运礼服,就是专门为全国各个城市被选拔出来的礼仪小姐制作的。“为了让服饰完全贴合礼仪小姐身材,每一件奥运礼服都必须量身定做,尺寸要求非常高,必须一次成功。”今年4月,万事利集团的工作人员首次赴京,设计师上门专门为礼仪小姐量身。为了一次性完成颁奖礼服的制作,他们把先进的测试仪器与传统的人工量身结合起来,保证了测量数据的精确性。回到杭州,他们随后将所得的数据一一输入电脑,进行CAD制版,以此来保证立裁纸样的精确程度。

  可想而知,数百位礼仪小姐聚集在一起“量体裁衣”,该是一副怎样的场面。因为涉及到颁奖礼服的制作,北京奥组委当时选拔颁奖礼仪志愿者的时候就对参选女性的三围定下了指导标准。“然而从4月到8月整整四个月时间,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发生。”就在前几天,“万事利”就接到了北京奥组委打来的电话,由于几个月来的训练,好多女孩子的体重和体型发生了变化,好多礼仪小姐变瘦了。“奥运礼服本来就是为礼仪小姐量身定制的,体型一旦发生变化,礼服的大小尺寸势必也需要调整。”第二次赴京,万事利集团的工作人员重新对礼仪小姐进行了量身,十几个礼仪小姐的身材发生了较大变化,需要修改礼服。“当询问到其中一个礼仪小姐时,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笑着说自己瘦了6公斤。6公斤的差异足以改变整个体型,看着工作人员惊愕的表情,礼仪小姐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故事3】 特殊面料

  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丝绸总是些轻软的面料,灵动飘逸,与女性的柔美浑然天成。然而,作为奥运礼服的丝绸面料却要求厚重而有质感,富有光泽而服帖。“这种特殊面料由于技术原始、配方复杂,需求量少,生产效率低,已经基本在市场上绝迹。”万事利集团为了让奥运颁奖礼服的效果达到最佳,决定重新启用这种不被市场看好的特殊面料。

  当奥运颁奖礼服的制作图纸被确定之后,万事利集团便开始寻找这种古老的丝绸面料。装机器,造图纸,找试样,经过22天试机织造,这种特殊丝绸面料终于投入生产。但生产第一天,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发生了,这种面料每小时只能织2.2米,可是奥运礼服对面料的需求量高达2000米,如果按照这个速度至少要织上38天,就只剩下20天时间完成绣花、裁剪、缝制等工序,这明显成了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工作人员们有些着急了,这时,有人提议说每织100米就把布料剪下来,做其他后续工作,用“接力赛”的方式统筹规划。尽管这样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公司还是立即拍板定下了这种方式:“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我们赢得了时间,值得!”

  一个月后,当奥组委来到万事利集团进行验收,看到做好的成衣比样衣还要精致漂亮时,禁不住连连称赞。“万事利送到北京的礼服共有169套,同时还提供了400套礼服面料。在奥运会开幕式入场仪式上女运动员们所围的丝巾也是出于万事利之手,奥运会和残奥会的6000多条奖牌绶带也是由我们负责完成的。”

  【旁白】“奥运颁奖礼服不是一般的服装产品,一针一线,上面凝结了我们万事利所有员工的心血和汗水。百年一遇的北京奥运会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和窗口,我们希望在奥运会舞台上展现中国千百年的丝绸形象,提升中国丝绸的文化品味。”——万事利集团公司执行总裁屠红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3 奥运颁奖礼服问世的幕后故事 ■本报记者  章瑞华  本报实习生 陈钟  饶晓艳  孙晨  蒋涛 2008-8-8 浙江日报000132008-08-0800008;浙江日报000132008-08-0800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