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国内要闻
3  4  
PDF 版
· 永远的奥林匹克
· 宁夏硒砂瓜进入奥运村
· “总理让路女孩”
小馨懿出院了
· 奥运期间进京旅客须实名制购票
· 一尊金光闪闪的宝塔现身
· 8月8日北京不会限制离婚登记
· 《药师菩萨像》被盗
· 检方将尽快传唤陈水扁
· 太庙重新开放
· 青川强余震已造成3人遇难
· 促进长三角科学发展和谐
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
· 要闻简报
· 开幕式期间以阴天为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远的奥林匹克
——献给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2008年8月8日。一个万众瞩目的日子,正身披祥云、凌空而来……

  奥林匹亚的火种即将点亮北京的夜空。五千年文明古国张开怀抱,用亮丽的笑脸迎接八方嘉宾。

  永远的奥林匹克。13亿华夏儿女和世界人民一同唱响“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旋律,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踏上新的征程——

  百年一梦,一梦百年

  ——中国人民参与奥运、申办奥运、筹办奥运的历史再一次深刻揭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

  中国人迈向奥运会的倒计时,早在100多年前已经开始了。

  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的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枚金牌?中国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1908年,有识之士在《天津青年》杂志发表文章,一连3声长叹,一连3个期待。

  1932年7月,23岁的刘长春登上轮船前往美国洛杉矶,代表中国参加第10届奥运会。因长途漂泊、旅途劳累,刘长春在100米、200米赛跑预赛中即被淘汰。

  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在奥林匹克史上,留下了无数个这样令人感喟的背影。

  经过一代代的艰苦求索和无数仁人志士的热血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952年7月29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出现在芬兰赫尔辛基的第十五届奥运会赛场上。这是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林匹克会场升起。

  1959年4月5日,容国团奋力夺得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国运盛,体育兴——历史反复印证着这一真理。

  改革开放以来至2007年底,中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2137个,创超世界纪录1001次。而与此相同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增长了6倍以上。

  1978年的中国,奏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30年后,奥运圣火照耀中华大地。历史的巧合再次昭示一个深刻的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

  风雨兼程,迎难而上

  ——筹办奥运会的过程,是中国人民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凝聚民族力量、锤炼民族意志、升华民族精神的过程

  回首中国人民参与、申办、筹办奥运会的历史,人们无不赞同:北京奥运会既是中华民族一段历史的结束,更是一次伟大出发的开始。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这是中国筹办奥运会遵循始终的指针。 

  一连串改革创新之举,贯穿于7年筹办历程: 

  ——奥运场馆设计建设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实行“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建设和运营模式…… 

  ——申奥期间,北京奥申委邀请20多个民间环保组织一起制定《奥运行动计划》;申奥成功后,继续聘任著名环保人士为环境顾问……

  ——北京奥运工程向全球公开招标……

  ——大力推进信息公开,为记者采访提供便利……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鲜明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北京筹办奥运过程,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

  进入2008年,一大批高水准的体育场馆、配套设施相继建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民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思路。

  7年来,我们战胜了非典、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严峻挑战。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始终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好运北京”测试赛圆满成功,奥运场馆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赛事筹备全部就绪,城市运行进入“奥运时间”,安保进入赛时状态,10万名赛会志愿者、40万名城市志愿者、超过100万人的社会志愿者陆续上岗,新增加的3条地铁线路全面投入运行……

  8月的北京自豪地宣布:我们,准备好了!

  来吧,朋友!来吧,世界!

  ——北京奥运会成为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人民交流、互融的平台,是中国人民为人类和平、发展、进步事业,为促进和谐世界建设作出的新努力

  盛夏北京,奥运气息扑面而来——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在电台反复播放。五环标志和“中国印”相拥在城市各个角落,肤色各异的人们游走于大街小巷。新式地铁车厢里,英语报站声清晰纯正……

  在与奥运零距离接触中,中国更深地融入世界,为奥运精神注入新的元素。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运福娃”……从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口号到吉祥物,无不浓缩着鲜明的中国元素。在批准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的确认函中,国际奥委会称赞设计独特的奖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结合。” 

  从开幕式创意构思,到奥运餐饮服务;从海外志愿者团队,到奥运歌曲征集……北京奥运会筹办过程中,始终闪现中外人士携手并肩的情景。

  北京什刹海南官房胡同39号,一个开门迎客的“奥运人家”。大学刚毕业的赵东彦正用英语向外国游客讲解自家院落的历史。他指着堂屋正中悬挂的“福”字对外国朋友说:“美国宪法规定人们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中国人挂这个字也是这个意思。虽然文化不同,我们追求的却完全一样!”

  奥林匹克携手中国,即将翻开璀璨的一页——

  来吧,朋友!来吧,世界!北京,已做好准备;中国,已敞开怀抱。

  来吧,奥林匹克!来吧,世界和谐的梦想!让我们跳跃,让我们奔跑,让我们放歌,让我们欢呼……

  新华社记者 孙承斌 李亚杰

  邱红杰 崔军强

  (据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要闻 00006 永远的奥林匹克 2008-8-7 48256F32002924A64825749D00476D0A[A0-新华社记者≈B1-郭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