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五项经营减负政策昨起施行
· 浙江微小企业迎来“及时雨”
· 省委统战部暑期读书会结束
· 省政府今起终止手足口病
II级应急响应
· 不到杭州也可请省城名医看病
· 浙江“阳光采购”半年节约17亿多元
· 我省将为司法鉴定机构和从业人员定“规矩”
· 公路抢通现场的“拚命三郎”
· “太阳宫”为奥运献上绿色能源
· 江东建成全省首个智能建筑产品集散地
· 好兵卢加胜
· 我省“双夏”农资供应充足
· 常山被命名为“中国观赏石之乡”
· 服务企业发展是当前
反腐倡廉的重要工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8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公路抢通现场的“拚命三郎”
——记省交通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卞钧霈

本报记者 汪成明
  说起57岁的卞钧霈,所有在抗震救灾前线的浙江交通人都称他是“拚命三郎”。在广元和青川的抢修现场,他的干劲一点也不输给20多岁的小年轻。

  浙江对口支援广元任务明确后,省交通厅作出决策:派遣技术专家组先行赴川,实地勘察灾区交通基础设施毁损情况,制定科学方案,抓紧筹建项目部,为随后的大队人马入川抢险做好准备。党员、总工程师卞钧霈主动请缨。

  5月24日凌晨到达灾区后不久,卞钧霈就带领专家们从宿营地出发,对宝轮至楼子公路进行震后灾害调查。经过4个小时的颠簸后,他们继续徒步跋涉4公里山路,对一段位于海拔约1100米的路基进行踏勘。这段路基整体崩落约50米,长度约200米,并且位于非常陡峻的山体上。面对悬崖般的临空面、脚下是被掏空的路基,卞钧霈带头踏勘,最后综合专家组意见作出决定:这段路已无法在原址修复路基,需立即组织力量,紧急改线抢通。那一天,专家组一天行程320余公里,而不少路段都依靠步行和爬山。

  在大家的记忆中,工作中的卞钧霈很拚命。白天他带领专家组冒着余震、塌方、泥石流等危险,哪里受灾严重就往哪里钻,深入广元灾区踏勘道路桥梁受损情况。晚上,不管多晚、多累,专家们必须坐在一起研究讨论灾情,分析研究对策,制定建议方案。当天必须把最新情况传回大本营,这是技术专家组不成文的规矩。一份份来自由老卞率领的前方专家组书写的珍贵资料,为远在千里之外坐镇指挥的省交通厅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一个科学有效的支援计划应运而生。

  人物感言: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做得远远不够。真正的英雄,是属于那些日夜奋战在工地的浙江广大交通建设者们。每次看到灾区群众渴望的眼神,我真恨不得早一天把路打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公路抢通现场的“拚命三郎” 本报记者 汪成明 2008-8-1 48256F32002924A64825746F0033AEC7[A1-汪成明≈B1-蒋卫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