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着力建设切实管用的惩防体系
·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 千万职工大行动 转型升级立新功
· 组织工作要更好地服务改革开放
· 国乐有知音
· 我省表彰公安消防部队
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个人
· 浙能乐清电厂1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 夏粮收购兰溪开秤
· 嵊州“一厂一策”助企业长大变强
· 从高中生到全军“雷达专家”
· 潮起潮落说“清醒”
· 爬进危楼救出九旬老人
· 该涨该罚,听证笔录成重要依据
· 5种保健食品被强制暂停销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高中生到全军“雷达专家”
——记舟山警备区勤俭创业修理连雷达工程师修德存

本报记者 汪成明 通讯员 左贵东 张 涛
  眼下,修德存忙得脚不点地:因为奥运安保的需要,海防一线所有雷达处于全天候战备警戒状态,作为修理连工程师的他身上任务很重。

  1979年,高中毕业的修德存入伍参军。29年来,他勤学苦练,以精湛的技术,成为南京军区雷达战线上的一名尖兵,先后荣获南京军区“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全军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殊荣。

  他的外号叫“修得成”

  修德存有一个雅号“修得成”。在官兵眼里,“老修出手,雷达无忧”。也有人说,老修这个“姓”好,天生就干修理的料。

  “八一”前夕,某海防团作战值班室报告,两部雷达不能正常工作。接到命令时,天气预报台风“凤凰”已经生成,但修德存根本顾不上,顶着风浪就出发了。记者获准随行。

  经过3个多小时的航行,客船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早早等在码头的某海防连指导员姚家柱一看到修德存,就激动地奔上来抓住他的手:“修工来了,咱们就放心了。”

  一头扎进雷达机房,一干就是6个多小时,修德存的军服被汗水湿透了,战士们端上来的晚饭已经热了3次,但他仍窝在机房里,不停地调试。直到晚上11点多,修德存才走出机房。“这是一台上世纪80年代的雷达,一次性故障有20多处。”老修说,故障点已经全面排除了。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他的工作叫“勤俭”

  从到勤俭创业修理连报到的第一天起,修德存就深深体会到“勤俭”两个字的含义。能用旧的就不用新的,能改装的就不买新货,这是修理连的传统。

  舟山警备区海防部队目前装备的雷达从上世纪40年代产品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雷达,品种有数十个,修德存对每个产品都知根知底,他拥有目前军内最齐备的雷达图纸库,是军内为数不多的资深雷达维修专家。

  去年7月,他陪同修理厂的技术人员来到某雷达哨所进行例行大检,结果发现一个示波管因使用时间长,断了3只管脚,严重影响功能。按照常规,需要更换新的元器件,但当时警备区无此配件,小岛远离大陆,向上级申请至少要半个月。正当修理厂家技术人员一筹莫展之际,修德存说:“还是让我试试吧。”他结合长期修理雷达的经验,把断管脚通过焊接引线的办法重新接入线路后,开机一次性成功。示波管又恢复了“战斗力”。修德存的高超修理技术让修理厂的技术人员也大开眼界。

  勤俭修理,勤俭创业,29年来,修德存在部队雷达维修方面,为部队节约资金超过千万元。

  他的努力叫“创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警备区的雷达开始进行升级换代。特别是去年,一台价值超过千万元的国际最新型雷达落户警备区,这种先进雷达不仅仅包括电子技术,更融合了当代最先进的智能化和数码成像技术,这对从没有上过一天大学的修德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尽快驾驭这款新型雷达,在到厂家的20天短训时间里,他彻底沉了下去,白天上课认真听讲,用心做笔记,认真领会该型雷达在各种复杂气候条件下出现故障的排障方法,晚上则对照新型雷达的构造原理图,解剖麻雀,由于长时间站立看图纸,他的双腿和眼睛都出现肿胀。20天后,修德存成了全军参训学员中唯一一名熟练掌握该型雷达操作使用、日常维护保养和修理的学员,也是唯一一名优秀学员。对修德存能把任何一块零部件图纸准备无误地画出来,考评专家都感到惊诧。

  可熟悉修德存的人都知道,他是苦出来的。年近五旬的修德存目前是部队年龄最大、军衔最高、兵龄最长、级别最高的一线维修员,但他仍常年奔波在边防哨所。

  近30年的雷达修理工作,让修德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激发了他技术革新的冲动。战备状态下,边防哨所的雷达故障,一旦无法及时排除,将会贻误战机,必须开发出替代品。经过反复试验论证,修德存开发出了携带方便、机动性好的便携雷达,不仅增强了对海观察执勤能力,还弥补了固定雷达侦察范围受限的不足,其造价比雷达厂家和科研机构提供的同类产品要低15万元。该项成果获得去年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从高中生到全军“雷达专家” 本报记者 汪成明 通讯员 左贵东 张 涛 2008-7-31 48256F32002924A6482574960054E818[B1-郑建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