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大众艺术叩响大雅之门
· “三狮”携手“中国建材”
· 推进我省影视业发展繁荣
· 守卫“文化古城”的忠诚卫士
· 3万多农民参与
网上奥运火炬传递
· 温岭“西瓜大王”获百万巨奖
· 用行动书写爱心
· 杭州建立市长信访联络员制度
· 送上一台欢乐 留下一点爱心
· 景宁低收入农户成五大富农产业生力军
· 请浙江老乡
坐“直航包机”来台湾玩!
· 杭州为近万户困难家庭送清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台湾花莲大陈村生活着一群来自台州大陈岛的老乡,他们让本报记者捎话——
请浙江老乡
坐“直航包机”来台湾玩!

  本报讯 (记者 袁艳) 一声声浙江乡音格外熟悉,一句句问候如此热情。日前,记者一走进台湾花莲大陈村社区,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乡情。这里的第一代居民都是1955年从台州大陈岛迁移而来。让我们惊讶的是,他们说的语言依然是浙江方言,生活中延续着家乡的风俗。

  大陈村社区的浙江老乡听说家乡的新闻采访团来采访,都热情地出来迎接,还燃放鞭炮欢迎我们。

  老乡们拿出了大陈村珍藏的历史资料,介绍起大陈村历史。当年,台州大陈岛约有1万多人迁移到台湾,安置在花莲等地。如今的大陈村依旧保留了许多浙江老家的习俗。晒鳗鱼干、酿桂花酒、做面皮薄饼、吃宁波年糕……这些富有浙江特色的传统饮食习惯代代相传。

  大陈村社区里长颜春有在台湾出生成长,但说着满口流利的台州话。作为大陈村的第二代,他坦言,现在,大陈村的第三代、第四代年轻人大多数离开花莲,到大城市生活创业,在村里住的也就七八十户人家,但大陈人始终牵挂家乡,老人们也经常告诉下一代,他们的根在浙江,提醒孩子们有机会回老家寻根。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大陈村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蒋邦林先生如今已60岁,他感慨地说,当年离开台州到台湾的时候只有7岁,一晃已经过去53年,其间只回过浙江两次,但每一次回浙江,都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令蒋邦林先生最期待的是,大陆第二批两岸包机直航地点有杭州。他开心地说,自己和其他几位浙籍台胞已计划好,届时一定要坐“直航包机”一路飞抵家乡。他们还特意让记者给浙江乡亲捎句话,希望老乡们多来台湾旅游,多来花莲做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请浙江老乡
坐“直航包机”来台湾玩!
2008-7-24 48256F32002924A64825748E00487F19[A1-袁艳≈B1-王晓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