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巨浪,船翻了
“救命,我们的船快翻了……”7月4日4时46分,一个没头没脑的电话突然打进台州市海上搜救中心,没有说出事海域,没有具体人数,接线员正想仔细问时,手机已经关机。
这并非好事之徒的“恶作剧”,因为这只手机已经永远地沉入大海中。手机的主人名叫宋进同,是台州市中医院的一名职工。
7月4日下午1时30分,宋进同和椒江区其他8名海钓爱好者,租用前所街道椒江村村民杨淑荣、陈海华所有的渔船,从椒江海门码头出海,前往一江山岛海钓。
盛夏的太阳火辣辣的,宋进同不禁犯起困来,躺在船舱里睡起觉来。
船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当船行至离一江山岛约6海里处,突然遇到大风。“船外浪大得不得了,我被摇醒了。”惊慌失措的宋进同赶紧摸出手机,拨了台州市海上搜救中心的电话。
因为不知道船只的具体位置,宋进同把手机递给船老大,这时船沉了,手机也沉入海底,船上12名人员全部落水。
这时,海面可谓是波澜壮阔:海面瞬间风力超过8级,海浪涌出一个个巨大的“S”形,浪最高时达7.5米。在巨大的风浪面前,这只宽2.5米,长11米多的船只坚持了不到5分钟。
两分钟不到,在海面上,除了一些漂浮物,只有12个在海水中拼命挣扎的人。
搜救工作,立即展开
宋进同一下子掉到了海水,拼命在水中挣扎。“我不会游泳!”,等他一露出海面,他就拼命地呼救。
然而他运气好得很,这时有人给他抛来一个泡沫塑料箱,刚一抓住,一个数米高的大浪就把他盖住,近1分钟后,他的头才露出水面。好运再次向他走来。等他露出水面时,突然另一个同伴已经戴上了救生圈,他赶紧用手臂挽住救生圈。
浪起浪落。他们不知道起伏了多长时间之后,夜幕降临了,四周一片漆黑。
海上搜救中心的人会不会派人来,他们知不知道位置,这么大的风和浪,船派不派得出……一个个疑问,在宋进同心里盘旋着。
事实上,从接到电话的那一刻起,搜救行动就立即展开。
通过GPS定位,台州市海上搜救中心确定了方位:离一江山岛约6海里处,号码也查出来了,是椒江区的号码。
然而求救信号模糊不清:船上有多少人,沉没的船是条什么船……同时,海面上风大浪高。随着黑夜的来临,搜救难度将越来越大。业内有个惯例,落水者搜救的黄金时间为12小时,超过12小时,落水者生还的可能性很小。这也就意味着在凌晨4点之前,必须把大部分人搜救出来。
形势相当严峻!刚刚在前一天发生的岱山15人落水事故中,生还者只有3人。
这时,台州市、椒江区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成立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总指挥的椒江区海上搜救指挥部,开展海上搜救。
台州市领导则分别到市海上搜救中心和区海上搜救指挥部指挥搜救工作,一条条命令向在附近海域的船只发出。
船只的马达声打破了傍晚的宁静。
台州海上搜救中心、渔政、海事、海警、边防、前所街道、椒渔总公司等单位的船只纷纷出海:一时之间,30多艘船舶云集出事海域。
他想到了地震幸存者
宋进同他们好歹是两个人,他的同事——52岁的黄震也落入水中,他却没有同伴在身边。
在这天中午,黄震吃了两碗杨梅酒,酒精开始产生作用。他坐在船顶的篷布下打起瞌睡来。昏昏沉沉大概过了两个多小时,“哗”地一声,一个巨浪把黄震打得浑身湿透。
看见浪直往舱里打,黄震不放心船舱里的钓鱼包,只见积水已经把包浮了起来。他把包里食物提了出来,顺便把占空间的救生衣穿在身上。还没穿好,船沉了。
救生衣是穿在身上了,可有一点不对:黄震不知道救生衣有搭扣可以扣在裤带上,救生衣老往一个方向涌,穿上之后,变得头重脚轻,脚往上仰,头反而要浸没到水里。
黄震不断地和海水搏斗,想把身体平衡,却始终做不到。“那时候,我不知道喝了多少口水,脑袋也昏昏的了,我想自己快完了。”一边挣扎,黄震一边流下泪水。他伸出手去擦眼泪,没想到手居然遇到了一个飘浮物。这漂浮物是个泡沫塑料做的钓鱼箱,黄震本能地抱住了它,终于能使自己的鼻孔露在水面上。“那时,我很狼狈。”黄震说,脸浮出水面的部分还是太少,一个小浪过来,海水就从嘴巴里进去,从鼻孔里出来。
半夜十二点多时,半浮半沉的黄震突然看到海面有几条灯光在扫来扫去,这是救援船只!“救命啊,救命啊!”他疯狂地叫了起来,海水立即涌进嘴里来,呛得他连声咳嗽。
可是没人听到,船只隆隆的马达声完全盖过了他的声音。一条船过去了。两条,三条……整整五条搜救船从黄震身边驶过,然而没有一条船发现黄震。
下半夜,水渐渐冷了起来,黄震下半身越来越僵硬,肚子也越来越涨,手越来越酸痛,思维也渐渐脱离了大脑的控制。“这时候,我拼命去想四川地震中的幸存者。”他说,可是脑子已经不听使唤了。海里似乎有个声音温和地对他说:“赶紧放手,你就可以睡了,睡吧睡吧!”黄震的眼睛渐渐地合上了,抓住泡沫塑料箱的手也越来越松……
越来越多的人被救起
当落水的人望眼欲穿时,搜救者也是心急火燎:船只赶到时,偌大的海面竟然看不到任何落水的人。
参加搜救的一位船老大王玉胜推断,海水刚刚涨潮,落水者会被潮水往椒江口方向推进。
已是晚上21时了,指挥部邀请5名富有海上经验的渔船老大当“参谋”,根据潮位和风向,调整搜寻方位,往椒江口方向进行“拉网式”搜救。
搜救的位置对了,成果立即出现。21时20分,“浙椒渔运269”船老大、有着20余年出海经验的徐根生,成功救起3人。
紧接着,“海警33012”、“浙椒渔运175”等船只先后在附近救起2人。
5日凌晨2时半左右,“浙临渔31015”在头门岛附近海域成功救上沉船事故中的2名遇险人员,这两人正是宋进同和那位套救生圈的同伴。这时,黄震还在海上挣扎。
海水越来越凉,把黄震身上的热量越来越多地带走,加上海水中的化学物质有使人头昏的效果,他快要放手了。
突然,一阵剧痛让黄震从近昏迷的状态中醒来,原来海中有很多小鱼冲了上来,不断咬着他裸露的手臂和大腿,海水刺激了伤口,更是剧痛。“它们在我身上留下了几十处伤口。”黄震说,等他被救上岸之后一数,身上已经是伤痕累累。
剧痛使他脑子变得清醒起来,渐渐飞出的思维也回到大脑里来。海上仍然不断有大浪迎面打过来,在他心中激起了无边的寂寞和恐惧。“一定要坚持住,等待救援。”这时,黄震对自己说。
7月5日5时30分左右,“浙临渔5276”在大竹山岛附近海域成功救起了黄震——他是第8名也是最后1名幸存者,他在海上漂了14个小时,已被洋流带离原处12海里(近24公里)。
“现在想想,如果沉船时我们把海钓箱连在一起,大家集中起来等待救援,不但目标大,容易被发现,而且可以相互鼓励,相互帮助,获救的机会会更多。”黄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