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金华资讯
3  4  
PDF 版
· 金华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实现富民美村
· 浙中城市群建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 金东新农村建设彰显特色文化风貌
· 十七大精神融入八婺大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由点到线、连线成片到整镇整治、整县整治
金华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实现富民美村
五年来,全市各级财政投入村庄整治经费达18.13亿,带动村集体、农户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91.13亿
  本报讯 (记者 徐贤飞 徐晓恩) 连日来,金华市又有一批村庄完成了村庄整治。由此,自2003年金华市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已有2463个村顺利完成,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1.04%。全市各级财政投入村庄整治经费达18.13亿元,带动村集体、农户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91.13亿元。如今的金华农村,村子美了,农民钱袋子鼓了,群众的精神面貌、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干群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金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庄整治工作。早在2003年,金华市便启动实施了为期5年的“千万”工程。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工作步骤,在全市每个乡(镇)村逐步展开。从“穿衣戴帽”、拆除“三房”到改水、治污、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建设农村小康新社区等,步步推进。前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 “连线成片”推进和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的新要求,并在金东区曹宅镇开展“整镇整治”试点,决心在义乌市、金东区率先完成“整县整治”,提前实现所有村庄全面整治的目标要求。

  经过5年的努力,金华市农村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市累计拆除危旧房面积1014.56万平方米,消除“赤膊墙”面积4932.47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320.19万平方米,消除露天粪坑9.36万个,新增公共厕所2465个,新增垃圾箱(池)12.23万个。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实现了由点(整治村)到面(全部行政村)的转变。

  村庄整治不仅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也促进生产发展农民致富。2003年,“千万”工程启动之初,金华市就要求坚持村庄整治与发展生产相结合,突出改善交通条件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通过村庄整治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产业拓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增强集体经济基础。5年来,全市新增通村公路里程6441.29公里,新增村内硬化道路面积3518.75万平方米。到目前为止,全市发展各类“农家乐”旅游村(点)535个,有经营农户1993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14万人。今年上半年,“农家乐”接待游客334万人次,营业收入1.89亿元。村庄整治后,村容整洁了,祠堂、大会堂等公房修缮一新,既发展了来料加工,又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上半年,全市农村来料加工费收入7.03亿元,参与来料加工的劳动力人均增收2200多元。

  同时,近两年,金华市委、市政府在推进“整镇整治”、“整县整治”过程中,提出以乡镇为单位,规划建设交通网、供水网、商贸网、垃圾收集网、宽带通讯网等“十大网络”,全面改造和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满足农民过上城市生活的需求。金华以创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为载体,建设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室、老年公寓、放心店等一批社区服务设施,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小康新社区的建设。如今,金华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已达94.17%,农村安全饮用水人口覆盖率85.65%,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率63.38%,全市88.6%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87.8%的农民参加了免费健康体检,有35%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文化活动场所。

  “千万”工程对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金华市明确规定,村庄整治的规划方案必须张榜公示,广泛听取农民群众意见;整治的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和预决算等,都要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村干部公开干事,得到群众的支持。在今年的村级班子换届选举中,整治村的书记、主任和在村庄整治中表现突出的村两委干部连选连任率达85%,许多在村庄整治中表现突出的党员、群众入选新的村级班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金华资讯 00013 金华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实现富民美村 2008-7-23 浙江日报000132008-07-23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