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金华资讯
3  4  
PDF 版
· 金华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实现富民美村
· 浙中城市群建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 金东新农村建设彰显特色文化风貌
· 十七大精神融入八婺大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2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资源共享 协作分工 产业互补
浙中城市群建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本报讯 (记者 徐晓恩 徐贤飞) 浦江县浦南街道朱云村80多岁的杨大爷,每天早上都要到村边走走,“这里就要建一条到义乌的快速通道,以后我们到义乌只要10分钟了。”浦江至义乌公路是浙中城市群快速通道,全长13.4公里,比原公路里程将缩短1/3,可形成一条从浦江直达义乌市场和义乌机场火车站的快速通道,对促进两地的经济发展和构筑浙中城市群公路网络将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武义,这个昔日全省26个欠发达县市之一,在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的带动辐射下,现形成了以电动工具、不锈钢产品、防盗门为特色的五金产业集群。磐安县经济相对落后,金华在市郊建起了金磐开发区,成为磐安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金华市区借此加快了城市扩容,解决了数千居民的就业问题。

  这些仅仅是浙中城市群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共赢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几年来,以金华为中心的浙中城市群成员之间的协作交流,已经不仅仅是通通路、开开会这么表层。核心资源的共享和经济要素的互动,协作、分工的日趋紧密,使这个有着鲜明特色的城市群内部日益协调。文化相通,产业互补,活力很强,浙中城市群共赢机制渐渐走向成熟。

  金华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目标时,早已明确了“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树、环境共保、优势共创”的发展思路,着力培育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生态优良、协调发展的浙中城市群。金华市委书记徐止平说,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合理利用和科学有效配置自然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要素资源,增强相互关联程度,有利于其在市场竞争中动态调节、互相补充,从而产生整体聚合效应的能动活动。

  近年来,金华将义乌、东阳、永康等迅速扩张的地区和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一同纳入整体框架,有机整合资源,逐步形成了一个既有着各自特色和优势、又有较强整体性的区域城市经济圈。目前,浙中城市群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已有48个,其中超过15亿元的有22个,超过30亿元的13个。

  两年前,浦江主动提出了“接轨义乌”的战略,全方位接轨义乌的商品市场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人才信息资源和城市品牌资源,并把一年一度的水晶博览会和挂锁博览会也搬到了义乌。这一“接”接出了一片“新天地”。当年,要求来浦江投资办厂的义乌企业多达100余家,原来沉淀的各种要素,都随这些企业的进入而激活。

  在区域经济圈主动接受有效配置的同时,浙中城市群内的自然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的配置。

  地处山区的磐安县,在金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到金华市区实施异地开发,建起了集扶贫、山海协作、生态补偿三位一体的金磐扶贫经济开发区,今年又获得三期区块750亩。目前,金磐扶贫经济开发区的工业销售产值、外贸出口额、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收入、引进外资等各项经济指标逐年递增,并均占磐安县的1/4强,从而有效地支撑了磐安县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基本保持全市的平均增长速度,保障了磐安县基本跟上金华市的平均发展速度。有关专家指出:这一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新思路,是体制和机制创新的重大突破,开辟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统一的实施途径,推进了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创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金华资讯 00013 浙中城市群建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2008-7-23 浙江日报000132008-07-23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