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讲,杭州贝思特箱包皮塑有限公司只能算是余杭一个生产箱包的家庭作坊型企业。
从工人到管理,基本上都是自己家里人,加工场所就是自家的房子,一年的销售额在400万元左右——一个微小企业的标准样本。
今年3月,这个小企业遇到一个“做大”的机会:隔壁的一家小企业正在寻找新的买家,而申请作厂房的4亩土地也有了着落。问题是,这个机会需要企业向银行贷款70万元。
“像贝思特这样没有抵押物的微小企业,在今年复杂的经济局势下,是很难获得贷款的。”杭州余杭合作银行信贷部总经理告诉记者。越小的船,越难以抵御大的风浪。小企业很可能因为在社会服务上的“群体性弱势”,最先失去成长性。
“如果大量小企业关停并转,势必导致产业链的断裂和增长源的衰退。”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吴家曦指出,关照微小企业实际上就是在扶持未来的大企业,而信贷“关照”更应被列为“一号措施”。
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已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已占全省工业GDP的80%以上;同时,中小企业也是就业的主渠道,近5年来年均吸纳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达50万人以上。
贝思特就这样被余杭合作银行“关照”了。“我们在省微小企业培育库里找到了这家企业,贝思特马上成为我们重点支持的对象。对微小企业进行信贷,一般银行都需要一定时间的摸底工作,但如果是列入微小企业培育库的,从申请到发放贷款,我们只用三天,而且在银行利率上也有一定的优惠。”
两个月之后,贝思特的企业报表显示,这家企业的销售额今年将达到600多万元,有望成为规模以上企业。
“微小企业培育库”是省中小企业局从2005年开始逐步建立的一个信息库,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企业都是培育库的跟踪对象,一旦被列入培育库,企业可享受来自政府层面的信贷“关照”,并在融资理财等方面给予指导。
为了鼓励银行为微小企业集体“开绿灯”,浙江率先在全国推出贷款风险补偿政策,由省和市、县财政按1∶1配套出资,对银行给予微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仅省农信社一家,就得到省级补偿金1800多万元,占补偿金的近50%。2008年,省政府将补偿资金增至6500万元。
“把数量众多的微小企业,用‘打包’的形式交给银行,对微小企业信贷的帮助是巨大的。”吴家曦告诉记者,从2005年起至今,有近20万家(次)微小企业获得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这些企业贷款后,新增销售超过900亿元,新增利税近100亿元,在被列入培育的10282家微小企业中,有60%~70%的微小企业已经成为了规模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
从省中小企业局了解到,近日,一份关于继续开展微小企业上规模培育计划的工作意见将被公布,考虑到微小企业多集中在农村,而省农信社的服务网点遍布乡镇,经营机制灵活,从今年开始,省农信社将成为微小企业培育库主要对口银行。
省中小企业局财统处处长卢绍基同时提醒,信贷紧缩是政策性的调控,微小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要谨慎扩张,特别是控制土地和固定资产投资。“冬天来了,要少动,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安全地活下去。”
专家同时提醒,随着银行针对大客户的溢价能力在下降,一些小型企业将越来越受到银行的关注,一些小银行必然要针对中小型企业进行金融产品的研究,“这将是小企业融资又一轮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