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奥运来了
3  
PDF 版
· 开化鲁民骑自行车
上北京看奥运
· “祥云”大连传递结束
· 构筑奥运安保“五道防线”
· 北京对奥运食品实行“点对点”监控
· 八万余人网上签名寄语奥运
· 奥运火炬借鉴火箭发动机技术
· 中国男篮终结11连胜
· 北京报刊亭免费发放奥运地图
· “青花瓷”与“鸟巢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奥运火炬借鉴火箭发动机技术
  据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黄全权 曾琴) 在借鉴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基础上,北京奥运火炬燃烧系统大胆创新,共申请了10余项专利。这枚小小的火炬浓缩了很高的科技含量,完美诠释了“科技奥运”这一主题。

  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18日召开的奥运火炬研制及技术保障总结表彰大会上,奥运火炬总设计师刘兴洲院士介绍说,由于环境条件迥异,奥运火炬在相同的外表下,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燃烧系统:一种是在全球和全国各地传递的地面火炬,一种是成功点亮世界第三极的珠峰火炬。他说,地面火炬燃烧时间超过15分钟,可抵抗11级大风和数倍于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与地面火炬相比,珠峰火炬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多项创新均为世界首创。珠峰火炬可在高寒、缺氧、大风等恶劣条件下燃烧超过8分钟以上。两种火炬的各项指标都远远超出了北京奥组委的设计要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奥运来了 00004 奥运火炬借鉴火箭发动机技术 2008-7-20 48256F32002924A64825748B004D7017[A0-新华社记者≈B1-章新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