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钱塘江
3  4  
PDF 版
· 亲近
延安
· 志愿者
· 平凡的生命
· 追逐
百年之梦
· 此时此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追逐
百年之梦

□雷元胜
  (一)

  我们一直都在追逐那个百年的梦想。

  朋友,你们还记得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吗?2001年7月13日,那一夜,当萨马兰奇在莫斯科高声宣读“Beijing China”的时候,中华大地处处沸腾,华夏儿女尽情欢呼。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刻……

  从1993年蒙特卡罗的泪水,到2001年莫斯科之夜的欢笑,北京的申奥之路走了整整8年,跨越了一个世纪后终于圆梦!

  从500万年前人类诞生的那天起,力和美就成了人类无悔的追求。古希腊雕塑家米伦《掷铁饼者》,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坚韧的目光,力拔山兮的气魄,充满了活力和美;意大利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手下的《大卫》肌肉发达、体格匀称健美,全身散发着刚劲。

  从祭司从圣坛上燃取奥林匹亚之火的那天起,圣火开始接力传送和平、友谊与和谐。熄灭了城邦之间连绵的战火,化干戈为玉帛;脱掉了身上笨重的铠甲,让欢声、笑语、鲜花、掌声萦绕在古希腊的山水草木之间。

  薪火相传,古代的神话演变成现代的文明。1896年,现代奥运会的圣火在奥运会的故乡雅典复燃。在亿万双眼睛的注视下,圣火开始了它新的征途。象征和平与友爱的那团圣火再次闪耀出它耀眼的光芒,象征五大洲的奥运五环旗开始了它世纪的传递。从此,奥运赛场上成了五大洲健儿们展示活力和青春的舞台,不分民族,不分国界,不分肤色,不分语言,奥运让世界这个大家庭团聚在一起。

  (二)

  方圆九州,泱泱大国,闪耀着智慧和不屈的华夏民族把生生不息的奥运精神展示得那么灿烂、辉煌。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清政府意外收到一封来自希腊雅典的信函,邀请中国参加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大会(世运会),清官员不知奥运为何物,连信都懒得回。清王朝的闭关锁国,西行化作泡影;时隔数年,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说:“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可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奥运会对国人来说,还是个遥远而陌生的名词。……1908年,一本名为《天津青年》的杂志向国人提出三个追问: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

  1932年的田径选手刘长春走上洛杉矶运动场,回答了第一个追问;1936年中国第一次派团参加柏林奥运会,让第二个追问有了答案;但最后一个追问,却让中国人用了整整100年来回答。历史的既巧合又必然在一百年后的今天,让中国人做出了圆满的回答。

  百年的奥运梦想,今日终于成真。奥林匹克不息的圣火,锻铸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记录着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轨迹,也见证了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获自选手枪慢射金牌,这是我国奥运史上的第一个冠军,实现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已经参加了6届夏季奥运会,共获得金牌112枚、银牌96枚和铜牌78枚。每当嘹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奥运赛场上奏起,我们的热血为之沸腾。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赛场上庄严地升起,我们的掌声为之欢呼。

  (三)

  记得余秋雨在《千年一叹》里写道,“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的确,奥运是由内而外的美,美在姿态,更美在内里,把健康的概念纳入文明;是点滴的累积,更是文明的积淀。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奥运的脚步越来越近,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将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2008,我要用自己最真诚的声音来迎接——Welcome to Beijing!Welcome to China!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的声音,世界,你听到了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15 追逐
百年之梦
□雷元胜 2008-7-18 浙江日报000152008-07-18000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