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把涉及民生的行业
作为纠风重点
· 新一届省政风行风
监督员上岗
· 浙苏两项全国内河水运建设示范工程在湖州通过验收
· 北仑五千学子结对四川灾区学生
· 我省公安机关
连续4年“开门接访”
· 浙江首批测绘队员今赴青川
· 把青春最亮丽的一笔写在青川
· 推进文化创新,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
· 去年五百员工险下岗 今年新增岗位上千个
· 浙江外贸千方百计“保稳促调”
· 强化流动人口的
权益保障和服务管理
· 文化共享工程给百姓
送去“数字文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7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互联网、数字电视、移动播放器满载着图书、电影、戏曲等“数字文化”走进乡村——
文化共享工程给百姓
送去“数字文化”

  本报讯 (记者 刘慧) 一架投影机,一台电脑,一套音响,简洁的行装,“数字文化”送下乡;一条网线,一个账号构成了网上“图书馆”。我省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精彩的文化大餐——农业科技知识、农村法律政策、经典老电影、地方精品戏等。

  文化共享工程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工程网络体系,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目前,我省共享工程的布点覆盖率在市、县、乡镇各级已达100%,全省95%的行政村都建有工程服务点,拥有文化信息资源103万余册图书、1万多种不断更新的期刊杂志、800多部优秀电影、170多场讲座视频、170多部戏曲类节目、2000多万篇文献资料和1000多部农业科技类短片等。

  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方式,给传统的文化下乡拓展了新的内涵和外延。近日,记者在临海市江南街道办事处下浦村看到,村办公大楼50多平方米的会议室里,挤满了100多人,电视屏幕上正在播放晚会实况。“这不是我们江南街道的刘金满吗?”坐在电视机前,70岁的村民狄小万看到了江南街道村民联合演出的节目《红旗渠水绕太行》。而在临海市的大洋社区,60多位居民也在文化活动室里领略农民兄弟的民间绝活。目前,临海全市770个行政村以及镇(街道)、社区都有了终端服务网点,晚上这台节目,全市700多个村的20万农民都能看到。(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玉环县楚门镇的“老人电影城”曾经因为电影片源少,一度难以满足当地观众的需求,数字文化下乡走进“老人电影城”后,他们再也不用为片源发愁了,在放映设备上安装了“易播宝”的设备后,就有源源不断的片子输送到了电影城。“易播宝”里储存的大量优秀影片随时都可以点播观赏,而且这些视频资源还可以根据观众需求及时得到更新。

  浙江图书馆副馆长刘晓清介绍,文化共享工程主体建设主要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是我省的省级分中心,所以工程的文化资源包括了浙江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资源、优秀讲座资源,同时从各种渠道征集资源,如从浙江昆剧团、浙江曲艺杂技总团等省内各专业院团征集优秀地方戏曲剧目等。

  用长兴县玄坛庙村民许凯峰的话说:“以前喜欢看书,可买不起书;现在条件好了,可是工作忙没时间去图书室看书;后来听说村里图书室有很多电子图书。在这里不用花钱,只要下载拷贝一下,就可以拿回家放到自己电脑上慢慢看,真是又方便,又省事。”眼下,共享工程内的100多万册电子图书已成为玄坛庙村民的新宠。

  也正因为有了这种足不出户、随到随看的家庭式服务方式,村民们由原先的“要我看”变成了“我要看”,100多平方米的文化共享工程活动放映室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聚集地。为了方便村民阅读,村里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电子图书角,为村民学习文化知识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文化共享工程给百姓
送去“数字文化”
2008-7-16 48256F32002924A6482574870053C87D[B1-蒋卫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