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林匹克公园的30座祥云小屋内,你可以学写甲骨文、看陕西皮影戏、欣赏精美的西藏唐卡
祥云小屋讲述“中国故事”
13日,位于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域的30座祥云小屋,为媒体记者撩开了神秘面纱。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祥云小屋将以实物、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给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
据介绍,“中国故事”文化展示活动的观众将主要是参加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各国、各地区运动员及官员、中外媒体记者、其他持证进入奥林匹克中心区的观察员、持票进入中心区的观众等。预计日均观众量将达18万人次左右,其中最高峰人数约26万人。
浙江要讲丝绸故事
所谓祥云小屋,其实是30个72至108平方米的帐篷。在草木葱茏的奥林匹克公园之中,一座座洁白的帐篷掩映其中,倒真有几分像朵朵白云。“中国故事”就要在这些帐篷中讲述。
从7月初,30余座祥云小屋就先后进入繁忙的装饰工程阶段。在展览形式上,不但有实物,祥云小屋还通过图片、多媒体视听艺术等新颖多样的形式,并结合现场手工艺表演、歌唱舞蹈表演、观众参与互动等多种方式,展示该省级区域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各地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俗文化。
丝绸文化是我国重大的原创性发明,浙江是我国蚕桑丝织的主产地之一,因此,丝绸文化也成了浙江的代表性文化。浙江的祥云小屋定名为“蚕乡遗俗——浙江丝绸的故事”。90平方米的屋子共分四个区域,分别表演养蚕、濮绸、夹缬和彩色拷花、刺绣。
走进陕西小屋的人们会立即被眼前的西北风格深深吸引,粗犷豪迈的红色、黑色和金色将整个小屋布置得既热烈又充满帝王气派,市民可以在这里全程体验造纸的过程,还能看到独具特色的皮影戏表演。
记者看到,小屋的一侧已经摆满了造纸的各种用具。奥运会期间,来自陕西西安市北张村的造纸师傅将现场演示用樟树皮造纸的过程,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其中,现场造出来的纸张还将用来印制陕西特有的木版年画。
重庆62项市级和2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参加此次展示,重庆市80平方米左右的展场以三峡风光照作背景墙,内部设有舞台作为川江号子、川剧变脸和石柱土家啰儿调的表演场地。展览现场一座设计成大鼓、唢呐造型的音响,可以随意点播古老文化的声音。除此之外,蜀绣、黄杨木雕、梁平木版年画、糖画和叶脉画也将由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
30座祥云小屋如今都各有其主,为了展示各自地区的特色,各省区级单位都做了非常细致的设计。比如在海南小屋,铺在一进门处的“小沙滩”、海螺以及数量众多的椰树皮等都是从三亚空运过来的“真正实物”。
上海元素不是摩登是民乐
“这些都是孤本珍品,应该是无价之宝了!”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看着墙上的皮影告诉记者,这些作品大多制于清代,是陕西省博物馆里的藏品。历经上百年的风雨,这些皮影神采依旧,连武将护背旗上的花纹都清晰可见。工作人员说,搭上台子,这些皮影还能随着锣鼓点舞上一番。
在各个祥云小屋,类似的展品随处可见,在用数字表达出一个让人咂舌的价值同时,这些展品更让人慨叹中华文明之辉煌。
在100多平方米的江苏小屋内,江南古典园林的白墙灰瓦、月亮门以及各种古典红木家具仿佛一下将人们带到了江南水乡的古老园林中。园门后立了一块太湖石作为背景。最初这是一块玻璃钢仿制品。江苏省有关专家观后认为,仿制品虽在外观上与太湖石“形似”,却表现不出太湖石的“皱、瘦、漏、透”的“神”,于是决定仍采用原石。此时离奥组委验收仅剩6天。为了在有限时间找到一块大小、形态合适的太湖石,江苏省文化厅派出多组人员四处寻访,最终在宜兴与浙江湖州交界处觅得,当晚即冒着大雨将石块运送至京。
两条斑斓的云锦如彩带一样飘在江苏小屋屋顶,苏绣、缂丝、紫砂等江苏特色工艺精品近200件摆放在小屋各个细微之处,展览现场负责人表示,这些展品的总价值超过500万元。
与人们想象中的现代和摩登不同,上海小屋出乎意料地以民族乐器展示为核心元素。在展出的20多件民族乐器中,18K金的双鹤朝阳金筝和用象牙制作的行云流水二胡引人注目,这两件乐器价值近百万元。
上海小屋中还专门在乐器的展示区设计了视听区域,游客可以通过点击液晶屏,从耳机中聆听各种民乐的名曲名段。奥运会期间还专门有来自上海的民乐演奏家进行现场表演,小屋的正中位置还有一面战国虎座鸟架鼓,奥运会时游客可以用鼓槌捶动鼓面。
工美大师绘孔子脸谱
在“中国故事”文化展示活动期间,将有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常驻祥云小屋,为观众现场演示各种绝活。由于13日祥云小屋只是向媒体开放,所以“大师”级的人物并未全部登场。不过,在陕西小屋中,记者发现了一位制作马勺脸谱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继友。
在李继友身前的桌子上,摆放着几个勺子状的脸谱作品。“马勺是给马喂饲料和水的农具,后经民间艺人的创作与改良,在马勺上画出各种脸谱图案挂在家门口镇宅避邪。”李继友笑着给记者解释“马勺脸谱”这个特殊的名字。
这个看似简单的脸谱,其实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说是戏剧脸谱的起源。李继友说,马勺脸谱起源于商周祭祀,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最后又融入了很多秦腔的脸谱色彩和造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五千年前很多青铜器和彩陶上的文饰在马勺脸谱上也得以延续,所以它又被称为商周纹饰的活化石。
李继友从1958年开始自学民间美术,对马勺脸谱尤为喜爱。他先后拜了十多位民间艺人为师,才学得一手精深的马勺脸谱制作技艺。
“马勺脸谱的制作过程很复杂,先要挑选产于秦岭的上好桐木、杨木或者青蛙木,手工用铁铲挖成马勺形状,外面打磨光滑,插入陈年小麦中吸干木头马勺的水分,然后再次打磨、上底料,完成绘制!”李继友介绍,制作好的马勺脸谱色彩艳丽,笔法圆润,造型夸张,让人看后感到震撼。
马勺脸谱最讲究的就是色彩,每种色彩都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着人们对脸谱所刻画人物的各种情感。马勺脸谱还有一首专门的用色口诀,在李继友浓重的陕北口音读来,这首口诀也别有趣味:“红为忠,白为奸,绿侠野,草莽蓝,黑为真,青勇敢,金银二色鬼审判。”
从这首口诀看,中国各种戏剧脸谱的用色大同小异。不过,李继友说,马勺脸谱在用色上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比如,马勺脸谱中的孔子是灰脸,灰在色彩中归于“青”。按照口诀,孔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勇敢。这让人心生不解:何以儒家创始人却成了勇敢的代表?
李继友笑着说,这是上千年的传统,具体原因不好说。他分析,应该是古人认为孔子在春秋时代周游列国,会有很多的艰难险阻,而他不避风险推广儒家学说算得上“勇敢”。而且,孔子学说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大智大勇。
(据《北京日报》、新华社)
>
延伸阅读
韩美林余秋雨
为“中国故事”支招
“中国故事”的策划为历届奥运会所独有。这一创新项目和特色项目,在筹备过程中得到了众多文化专家、艺术家的支持。艺术大师韩美林不仅为“中国故事”题写和设计标识,还作为活动的艺术顾问积极参与筹备。韩美林认为“在奥运会上能有这样一个集中展现优秀中华文化的窗口,让全世界看到丰富、立体的中国,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国故事”应该让远方的客人快速而又充满兴趣地了解一个悠久而又艰深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