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3  4  
PDF 版
· 真正的宝马房车
· 大师的人文风范
· 油价上涨人人有感
· ◆一周网友妙语
· 比酷暑还烫的“矫牙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师的人文风范
■吴建平
  举凡高明的大师,在人才的培养上,总是将“人”放在前,“才”放在后的。社会学家邓伟志先生在招博士生前,首先要弟子开出的是三张读过的书单:专业书单审视的是学科知识,相关书单映衬的是基础深浅,而无关的书单则考察着人文视野,他带弟子几十年,鲜明的人文精神,浓浓的人文情怀,从不曾在他的掌心上失落过。

  无独有偶,作为蜚声中外的机械工程学家杨叔子院士,也要求他的弟子能背出《论语》,学过《老子》。上个世纪90年代,这位“有诗酬岁月,无梦求功名”的院士出任华工校长,把大学讲台变成了文化的“喷泉”,在武汉学界掀起阵阵“人文风暴”。时至今日,烙印依在。所有学生(包括理工科)每年考一次中国语文,不及格的不发毕业证;在校生每年必须拿两个人文学科的学分,否则不能毕业。许多年过去了,大师们的诗礼之教,使人受益匪浅,而留下的翰墨幽香,依然回味无穷。

  这些大师是深得教育神韵的。在他们眼里,学校不只是知识的殿堂,还应是文化的高地;教育不只是“术”的传输,还应是“道”的塑造。而书就是一座文化的富矿,储藏着大量浓缩的人文因子,是师者造“人”而不是造“器”的沃土。因此,博士就不应仅是“专士”,做专业必须要读好书,要有人的修养,作为师者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前途、命运,更要注重提升他们作为社会主体应当承担的公共责任,注重人的情感、伦理、教养和道义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才是开放的教育,求实的教育和创造性的教育。

  我十分欣赏大师们这种仰望星空的教育导向。百年树人,无文不高。浓厚的人文精神,深厚的文化程淀,先人的智慧与情操,那些哲理和穿透,始终是文明的特征,辉煌的支撑,是一切美好的基石。一般来说,知识固然是文化的基础,但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文化。一个人倘若没有内化的东西作为支撑,纵然有了专业知识或技巧,也难以触摸到它的精髓。而从教育的终极而言,知识的灌输永远逊色于人格的雕凿和人文情怀的培养,逊色于社会适应能力和服务社会责任的品质需要。因为知识落伍了,可以“恶补”,而价值观的失落和人格情趣的落伍,却不能通过“恶补”来“速成”。所以教育更应该注重后者,而相对淡化前者。

  社会转型之际,我们看到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可留心这些竞争,多数还停留在浅层次的竞争上,或是“造器”的比拼,或是硬件的张扬。真正倡导“仰望星空”理念的学校少之又少。前些天,秦维宪先生带着某大学师生参观傅雷博物馆,他问同行的5名研究生,傅雷何许人也,结果无一人知道。而对于大学生读书情况的调查又显示,他们每天用在网络上的时间平均是读书时间的3倍,有良好阅读习惯的不足15%。即便如此,所读之书也多是与专业或考试相关的辅导资料。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印证着人文情怀的失落,也从一个侧面显露出一些教育制度设计的缺陷,它使人太专注于“脚下的事情”而令人无暇“仰望星空”,抑或即使有人告诉学生“星空”有多么美,也激不起他们太多的热情。这无疑是教育悲哀!

  殊不知,文化才是最大的竞争力。温总理曾在《仰望星空》的诗作题词中告诫我们: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其中的深意值得我们反复体味。要仰望星空,需要高雅悠远的文化品格,需要让理想、信仰、责任、热情流淌在自己的血液中,让眼界更为开阔,胸怀更为广博。这就要求师者弘扬人文的风范,既要传课堂课本之道,更要传为人处事之道;既要授课业学业,更要授人生大业;既要解课堂难题之惑,更要解人生价值之惑。只有让美丽的校园吹拂起文化的春风,学子心灵的调色板上才会增添了人文所赠与的无比丰富的色彩,如此人生征途就更加灿烂。在这一点上,两位老先生也是我们学习的风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00014 大师的人文风范 ■吴建平 2008-7-10 48256F32002924A648257480004B5727[A1-吴建平≈B1-庞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