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维权难在哪
黄女士以22万元购买了一辆帕萨特轿车,使用不到3个月,连续发生无故熄火故障。上月,她送往杭州某汽车维修店修理了4次,现在她要求换车,但因举证难而未果;
市民老金花8.28万元购置了某品牌的豪华型轿车,事后得知该车是改装车,非厂家生产的豪华型车,并且销售公司与一级经销商的合同上没有豪华两字,老金签的合同却有豪华两字……投诉达4个多月,仍未解决。
汽车消费已经步入我省寻常百姓家。但像黄女士、老金遭遇的汽车消费维权难题,已成为当前群众反映的一个热点。此两事后经记者沟通,在当地“消保委”帮助下,初步得到了解决。参与解决的有关人士向记者叹起了“苦经”:去年,杭州市汽车消费纠纷案件达302件,较上年上升13%,汽车消费维权确实面临三大难题——
举证难。汽车厂商和服务商与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严重不对称,不少厂家和服务商对汽车质量投诉会要求消费者进行鉴定或检测,费时费力暂且不说,昂贵的检测费也让消费者望而却步,而工商部门、“消保委”没有专业检测设备,只得让厂家自行鉴定,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结论,很难让消费者认可;
退换难。汽车商品价格较高,一些销售商往往不是积极解决投诉,而是千方百计推卸责任;
投诉解决周期长。目前,解决汽车消费纠纷缺乏可操作性的法规,消费者与生产厂家以及经销企业间的权利和义务职责不明确,汽车企业自定售后服务规定往往趋利避害,造成投诉解决周期长。
绍兴“三招”破解维权难题
日前,记者来到绍兴市,发现该市半月前在全省率先出台《绍兴市汽车买卖合同》、《绍兴市汽车维修合同》规范文本,建立“消保委”汽车行业专家委员会和33家汽车销售维修企业组成的维权联络站,这三大新招有望解决汽车消费维权的三大难题。
据了解,《绍兴市汽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依据《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制订,专门为破解三大维权难题作出7方面规定:缺陷车应退车并赔偿损失,瑕疵车可直接找经销商就地处理,汽车质检直观可断定的无需质检,购车付款方式实现多样化,解决争议方法可选择更多(可协商解决,可请求“消保委”调解,可申请仲裁或依法起诉,诉讼地可在车辆交接地、甲方所在地或乙方所在地法院),车辆交接满意后再决定购买,上路前经销商有提醒和协助义务等。
此外,专家委员会也为破解群众维权举证难、纠纷周期长提供专业支持。第一批11位专家委员,是从事汽车行业工作满10年以上、拥有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工程师等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在“消保委”调处复杂疑难的汽车消费纠纷时,能迅速提供权威的案件调查及处理意见,有利于公正、公平、及时解决消费纠纷。
同时,33家汽车销售、维修企业成立的“消保委”联络站让商家出面保护消费者权益成为可能。
这三大“新招”实施半月来,绍兴市的汽车消费纠纷大为减少。省“消保委”有关人士透露,将对绍兴的做法进行总结,在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