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成年人的机器人之梦
· 专家的机器人之梦
· 中国古陶“活化石”的前世今生
· 他们在追逐机器人之梦
· 少年的机器人之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7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少年的机器人之梦
  我们开始寻找机器人爱好者。

  不搜不知道,一搜才知道,在我们身边,有着那么多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比赛,小到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大到全国、全世界。这其中,学校显然是各种竞赛最为活跃的参与者。

  我们把范围进一步缩小到浙江中小学间的比赛时,嘉善中专立即脱颖而出了。连续三年,这个学校的选手获得了中国科协组织的机器人大赛的浙江赛区冠军,代表浙江参加全国的比赛。打电话过去,知道他们正在准备7月将在长沙举办的今年的全国赛呢。

  “卡卡”、“卡卡”,伴随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声,在嘉善中专的实验室里,我们见到了这个小小的机器人。咋一看,它有些其貌不扬:小小的个头,长宽高都不超过30厘米的身躯,裸露着的电线,你能想象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就是我们称之为机器人的高科技产物吗?

  “呵呵,它的能耐还不小呢。”制作这个机器人的小组成员是四个高二的男生,负责编程的颜立强同学说:“那个黄色的匣子状的是主板,控制机器人的运作。高耸起的是指南针,帮助机器人观察方向。底下的四个是感应器,机器人要不要转弯由它决定。”

  今年的全国赛,题目已经公布了,这个机器人将和另一个机器人配合进行搬运福娃的比赛。实验室里铺好了模拟的训练场地,用黑线划分成网格状,机器人要做的是将原先放在场地右下角的五个福娃运送到与福娃颜色相对应的指定地点内,中间得爬坡、绕道、交接,全程都由机器人自己想办法,不能用遥控的。

  “当然,事先我们会在机器人内部输入程序。”颜立强说。

  现场把第一段程序输入完成后,机器人沿着场地上一条黑线快速前进。当前进到第三根横着的黑线时向左转弯停下了。带队的郁老师在一旁做着解释:“感应器能感受到黑线的存在,所以会沿着黑线行进,当它感应到第三根横线的时候他就按照指南针所指的方位向左转弯,这些都是在程序中实现了的。”

  听起来这很简单,但郁老师告诉我们,机器人转弯时用到的指南针十分灵敏,很容易受到干扰。任何微小磁场的存在,甚至是不同场地上钢筋水泥的不同,就有可能导致偏差。最关键的就是对电压的控制:“参赛队在比赛之前很难调正电压的准确度。再加上比赛时要求两个机器人协调运作,一个细微的变动都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事实上,在省内比赛时,大多数机器人都不能完成全部的任务。

  嘉善中专的计算机专业本身就很强,自2003年组建机器人兴趣小组以来,这是第3个团队了。四个少年都说,他们可不是被老师硬点到这个小组里来的。小颜说,家里能拆的机器,都已经被他拆过一遍了。他早瞄着想入这个组了。

  郁老师说,如果他们的获胜有什么秘诀的话,就是准备得非常的仔细吧。正说到一半,机器人忽然冲出了指定区域。负责机器人组装的周国亮赶忙用布擦拭机器人的感应器,另两位成员万康和岑效顺手拉上了敞开的窗帘。“感应器太敏感,一点小小的光线就可能导致它不‘服从’命令。”郁老师解释。

  机器人继续前进,到达福娃所在位置,它将原本张开的机械臂向前并拢,上抬,一个福娃稳稳当当“捧”在怀里了。比赛时,以各组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质量来评判。“我们当然希望他快,但快了容易失控,只能折中了。”郁老师说:“为了提高机器人辨识的准确度,人家用两个感光器我们就用四个。”

  接下来的日子是暑假,小组成员将全天候地反复测试和练习机器人的动作。周国亮说:“我们现在每天拆装机器人,到正式比赛那天,所有参赛的机器人都要重新拼装并进行程序录入,比赛时候连装带程序调试只有一个小时。”

  当问到是否觉得这种长时间的训练枯燥时,他们说,总有问题等着去解决,不会觉得枯燥。不过,他们又偷偷地告诉我们,有时晚上,他们会给机器人注入自动避让障碍物的程序,让它们在空荡荡的走廊里,前进,倒退。他们在旁边追逐着,和机器人一起玩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3 少年的机器人之梦 2008-7-4 48256F32002924A6482574790021507A[A1-竺大文≈B1-竺大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