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国内新闻
3  4  
PDF 版
· 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 北川中学高三学生复习迎考
· “华南虎照片事件”
调查完结
· 浙江:推进文化创新 促进经济发展
· 全国普通高考评卷结束
· 资助面达到学生总数90%以上
· 国航空客A319
成功夜航拉萨
· 辽宁火车撞行人案铁路被判赔20万余元
· 日舰离开湛江
· “我们永远向着阳光走!”
· 神舟七号发射
准备工作有序进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推进文化创新 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黄 平
  来自统计部门的最新消息,2007年浙江人均GDP达到37128元,接近5000美元。

  这是浙江继2004年经济总量跃上万亿元台阶,人均GDP从2005年突破3000美元、2006年达到4000美元之后的又一突破性发展,表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然而,站在新起点上的浙江经济如何转型升级、再占先机?

  一个形象的比喻是,要给浙江这辆经济“快车”换上一个驱动力更强的“引擎”。众所周知,浙江的起步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抓住了历史机遇,获得过先发优势。未来的经济发展要想更上层楼,惟有“提质增效”:提文化之质,增文化之效,提升文化软实力。

  浙江省委、省政府未雨绸缪。今年6月底,专题研究“文化”的省委工作会议发出强烈信号:浙江要兴起一场文化建设新高潮。省委书记赵洪祝提出,创新的源泉来自文化,浙江要在各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实施省委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必须加快速度、加大力度培育创新文化,以文化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有分析认为,经济领域的改革逐渐到位之后,市场体制有条件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呼唤更深层面的文化创新。

  首先是理念创新。这种新理念主要表现为“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特别注重文化建设的“大众情怀”,创新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从全省看,“十五”期间,投资213亿元新建的1100多个文化设施项目大多集中在基层。2007年起,省财政还每年安排上亿元用于补助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绍兴市为此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十大行动”,包括文化建设项目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扶持、外来建设者文化服务专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激励等。6月1日,享誉中外的“鲁迅故里”正式免费开放,尽管仅门票收入一项每年就要减少3000多万元,但开放半个多月来,却为整个城市汇聚了“更新的文气、更旺的人气”,日均接待量达到6000人次,最高超过10000人次。绍兴的文化旅游业也通过鲁迅故里等保护项目的成功实施,开始了“从景点到景区”、“从故居到故里”、“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的转变。嘉兴是浙江最早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的城市,2007年,该市率先从建设图书馆乡镇分馆入手,打破城乡文化资源不平衡现状,努力实现城乡文化资源共享。

  其次是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两个试点省份之一,浙江目前已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多家,从业人员50多万,文化行政部门的职能也正在从“办文化”转向“管文化”。

  据了解,嘉兴市对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都规定了“刚性指标”,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建立了市级文化发展资金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文化建设。近年来,共有1000余家企业出资3000多万元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而地处富春江畔的富阳市,自2003年在全省首开先河,举办“公益性文化项目推介会”后,至今已连续举办了4届,成为文化运作的重要抓手。

  市委书记徐文光介绍说,推介项目从最初的9个增加到现在的30多个,累计合作资金已达760多万元。合作对象中有国有企事业单位,也有不少民营企业,为“企业走进文化、文化融入市场”创造了交流环境,也为各界参与文化建设提供了平台,同时大大弥补了财政对公益文化产品投入的不足。

  第三是形式创新。浙江的文化种类繁多,优势得天独厚。在“浙江第一县”绍兴县采访时,县委书记徐焕明告诉记者,无论是2002年拟定“文化大县”战略目标,还是2006年出台“文化强县”实施规划,都特别注重文化形式的创新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催生新的文化品种。

  为推进越剧“小百花”及地方戏剧“莲花落”的二次创业,浙江成立了“小百花”越剧促进会,同时以勾栏剧的形式推出了“越剧天天演”周末剧场。经过半年的实践,观众热情,戏迷追捧,市场反应出乎预料。与此同时,公共文化在政府为主的前提下多元投入;产业文化则利用名胜、风景、风俗等开辟多种“时尚文化”:旅游业开辟旅游文化,林业开辟生态文化,农业开辟农庄文化。文化形式的创新,不仅使农村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给文化服务体系注入了全新的内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业态创新。专家们认为,文化业态的创新,往往能带来文化发展格局的变革,甚至能推动整个经济的升级和社会的转型。

  典型案例是杭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认为,提高文化软实力,归根结底是要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近年来,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文化创意产业先发地区。为进一步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实现从发展工业到发展现代服务业,再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三级跳”,杭州市提出要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市委副书记叶明在接受采访时说,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定位已经明确: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主体是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是一项知识密集型、智慧密集型的战略产业。目前,杭州已结合当地实际,锁定动漫游戏、信息服务、设计服务等8大行业作为突破口,把“西湖创意谷”等10大园区作为主平台,确保产业增加值以年平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3年内把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杭州的新兴主导产业。

  有数据表明,浙江省2007年文化产业总产值2152亿元,实现增加值611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3.2%。然而他们也清楚地看到,未来的文化市场发展空间仍然巨大,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正与日俱增。从这个意义上说,浙江超前一步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正是在新的起点上扬长避短的有力举措。

  (原载6月28日《经济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新闻 00003 浙江:推进文化创新 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黄 平 2008-6-29 48256F32002924A64825747600548BA7[B1-应霁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