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舟山6月27日电(通讯员 立刚 宏高 记者 谢国平) 今天,由农业部和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东海最大规模的海洋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舟山沈家门渔港举行。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宣布放流活动启动;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陈希明,副省长茅临生,农业部副部长牛盾等参加活动。
放流船队载着500万尾鱼苗驶向预定渔场。今天的舟山莲花洋上,风平浪静,在普陀山、朱家尖海域,渔政人员和渔民们把一筐筐鱼苗小心翼翼地放入大海。此次放流的品种有大黄鱼、黑鲷、乌贼、海蜇、梭子蟹等苗种。据介绍,到今年底,我省将向舟山海域共投放各种鱼苗4000万尾,为历年来最多的一年。
来自普陀区螺门渔村的渔民李伟良把一筐大黄鱼苗放入海中。他说:“夏放一筐苗,冬捕一船鱼。增殖放流,政府为渔民办了一件大好事,阿拉举双手拥护!”周卫国是“浙普渔68801”号船老大,他告诉我们,因为滥捕,前些年鱼是越捕越小,这些年情况有好转,阿拉家门口年年有增殖放流,现在能捕到大一点的网头了。
为恢复生物资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省就开展了一系列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省制定了《浙江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规划》,省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各市县也安排财政资金,在舟山海域、象山港等浙江沿海以及钱塘江、南太湖、千岛湖等内陆水域,开展大黄鱼、海蜇和河蟹、甲鱼等大规模增殖放流,年放流量超过3亿尾(只),使我省水域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生物资源得到有效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