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是多了一台小小的机顶盒,然而这小小的改变,却让广大数字电视用户成了数字化革命的亲历者。数字化是全世界发展的趋势,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订了电视数字化的时间表。美国将要在2009年关闭模拟电视,而中国则计划在2015年关闭模拟电视。
不过,许多城市在电视数字化进程中,都遇到了一个“2万户”的瓶颈——当时国家推行的数字电视是广播式的数字电视,对老百姓来说无非就是增加了几套频道,因此许多城市发展到2万用户就再也发展不下去了。
“杭州刚刚开始推行的也是广播式数字电视,也碰到了‘2万户’这个坎。”郑晓林告诉记者,对于“华数”的决策层来说,最困难的就是决定今后的发展方向,一旦突破了这个思想上的束缚,接下来的事情就会好办得多,“我们的数字电视一定要融合到整个数字发展的浪潮当中去。数字电视作为一种文化产业不能就数字而数字,也不能就技术而技术,而是要变成一种新媒体。要创造出一种新的数字电视的收视方式、应用方式,来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
“华数”人在观念上的“不拘一格”,还体现在对有线网络的改造上。要实现有线电视从模拟转换成数字,需要对网络进行改造,目前一般采用的是“双向改造”技术,初始成本较低。而杭州则是采用IP技术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初始成本相对要高。
“我们考察国内一些城市后发现,一般的双向改造存在运载能力有限、可扩展性不大、起步成本稍低但后期成本呈线性增加等不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直接选择了在战略层面的跨越。” 郑晓林说。而正是这种“跨越”,使“华数”具备了更具优势的发展模式。有业内人士表示,其他城市不建这种网络,并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因为战略上的短视和各种利益关系难以平衡。
正是在这种“战略远视”的指引下,华数数字电视结合老百姓的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同时,“华数”还针对数字化整体转换对客服的特殊需要,专门建立大客服运行管理体系,并开展规模化产业发展。如今,杭州率先成功实现了双向数字电视的运营,在行业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形成了“杭州模式”。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将“杭州模式”总结为“五好”:领导好,定位好,模式好,政策好和效果好。
无疑,杭州已经为数字电视勾画出了一幅远远超出电视和电视产业本身的美好图景。据有关部门调查,在数字化以后,杭州电视用户的收视时间比原来多出近20%,平均每天147.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