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T0012版:第二篇章之重焕生机
3  4  
PDF 版
· 历史文化
已成经济
“重头戏”
· 回归水面的乌镇
· 木心失落——这不是他的乌镇
· 浙江文化
之魅
· “茅盾”归来——小镇重现“香市”盛况
· 乌镇诱人——将成“江南威尼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木心失落——这不是他的乌镇
  1927年,木心出生在乌镇富商家庭,是家中独子。15岁,木心离家求学,之后便越走越远,后来在美国定居24年。多少年来,家乡的小桥流水成了游子的梦境——远远的,却萦绕心头。

  但如果时间倒回到10年前,木心会对乌镇说“不”。

  “1995年我回来过一次,那时候旅游还没有开发,一片荒凉,我觉得这里要重现活力,很难。”今天回忆起当年一幕,木心语气淡然。当时家乡的衰败,让游子心里倍感失落。

  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是乌镇人,他经历了那一段令乌镇人困惑的日子。“我小时候,乌镇早市繁荣异常。时间只过去了差不多半个世纪,几个栅头兴旺景象的衰落远远超过了人的衰老速度。原先在全市屈指可数的国营丝厂、锅厂、酒厂、米厂纷纷倒闭,大批年轻或已开始不年轻的街坊都到县城去了。”

  衰败的乌镇自然也无法吸引旅客。2000年前,乌镇旅游几乎是一片空白,一年的游客总数仅有“茅盾故居”的那三万名参观者。没有旅游,就意味着没有收入。

  经济上不去,城市的衰落是必然的。但这个钱该怎么赚?是个难题。经过桐乡市委市政府的反复调研,结论有了:乌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即使不搞旅游开发,政府也有责任去保护和传承。“1999年5月,我们正式开始开发旅游。”张建林说。

  未想,反对的声音扑面而来——“1999年,大家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人认为乌镇应该以工业经济发展为主。把钱投到那些老房子里,看不见摸不着,搞旅游有没有出路?会不会打了水漂?还不如建设工业园区,至少可以马上解决老百姓的就业问题”。

  最后,一个结论否决了“工业开发”的声音——乌镇因为经济的相对滞后,历史文化保存比较完整,如果为了经济去破坏这些遗存,那就是罪人。

  “乌镇不走文化旅游之路,根本无路可走。乌镇的年轻人都去了外面,这里成了被遗弃的小镇。正是旅游,还能救她回来。”木心说,“乌镇要打扮起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第二篇章之重焕生机 T0012 木心失落——这不是他的乌镇 2008-6-27 浙江日报t00122008-06-2700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