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抠门”农民工捐款2.3万元
· 富阳女孩先支边再找工作
· 放弃留学赴灾区当志愿者
· 跟着火炬卖T恤赚了10万元
· 10年牵挂只为说声“谢谢”
· 勒索小偷的下场
· 最牛的农民救援队
· 倒骑自行车700公里支持奥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富阳女孩先支边再找工作
■本报记者 陈洪标 通讯员 徐时松 董剑飞
  一年前,刚大学毕业的富阳女孩何剑英找到了接收的单位,一次偶然的机会,却让她放弃了眼前的工作,决定先支边,回来再找工作。一年后,支边回来的她,又开始找工作。但是她觉得自己走这条路很值得。

  6月22日,刚刚从马边县回来的何剑英,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一直沙哑着嗓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她说,支边一年来,她在帮助国家贫困县138名贫困学生重返课堂中,更加了解了社会,明白了自己今后要走的路,为自己更好地工作打下了基础。

  瞒着家人也要去西部

  何剑英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爸爸是下乡知青,妈妈是乡村教师。放学后,妈妈经常会让一些学生到家里来补课,而且总是很有耐心,何剑英总为自己有这样的妈妈感到很自豪,长大了当一名教师成了她的梦想。2001年,妈妈因病离开了她,让她更坚定了当教师的决心。

  2007年,何剑英浙江师范大学毕业,来到富阳高桥中心学校当实习语文教师,由于她的良好表现,学校很乐意接收她。

  但是一次偶然机会,她看到了团中央关于西部计划的招募公告。与家乡相比,西部更需要教师。于是,何剑英就萌生了去西部支教的念头。在没跟老爸商量的情况下,当晚她就去网上报了名。

  两个月后,何剑英通过了考核和面试,晚上,给一直蒙在鼓里的老爸打了电话,结果“先斩后奏”让老爸大为光火,劝她先工作,而且都有接收单位了,真的要支边,今后去也不迟。为此,接连给她挂了3次电话。

  其实何剑英也知道老爸的心里是同意的,女儿没吃过苦,到外面去锻炼锻炼,对人生有好处。除了心里有点舍不得她跑那么远,最大的顾虑是,现在就业这么激烈,担心她回来后找不到工作。于是,何剑英向老爸保证一年后一定要回浙江,而且工作自己找。

  在贫困生家访中学到很多

  2007年7月18日,何剑英与180名浙江志愿者一起,从杭州城站踏上了西行的列车。

  到了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后,经过5天的培训,何剑英被分配到马边一所中学当语文教师。眼看支教的愿望就要实现了,没想到,组织上考虑到志愿者安全等问题,让她先换了个机关的岗位。

  支教和教育不沾边,让何剑英不甘心,不久,她终于找到了和支教沾边的事情:做了“心桥助学”马边工作站站长,主要工作是通过实地走访当地贫困学生,为其募集学费图书。这件事把她的心与马边县农村的贫困学生拴到了一起。

  马边的农村,很多人都住着竹房子,连砖瓦房也很少见,有的地方就连条件算好的村干部的子女都上不起学。一次,何剑英和队友到石刚坝村打听一位倪兴秀同学的住处,恰巧她就是村支书的女儿。倪村支书家2006年年收入是800元,这比起原来200元每年的补贴“富裕”多了。可是上有老,下有小。他家有2个小孩,加上他外出打工兄弟的4个孩子,他家成了“留守儿童之家”。

  村支书见来了客人,吩咐家里把几个月攒下来的鸡蛋给煮了,何剑英既被这热情所感动,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摸着饥肠辘辘的肚子,婉言谢绝了村支书的“款待”。

  在村里,何剑英遇到一个叫余明秀的学生。余明秀家在山腰上,父母长期有病,家里还有90多岁的祖母。家里的农活由她和读初三的姐姐承担。至今她的60元一学期的住校费还未能交上。她每次上学都要很早起来,走上一个小时的山路到乡里的学校,而这段路何剑英他们走了3个半小时。

  这些贫困生的家离县城都很远,公路只能通到乡上,乡里又没有其它交通工具,何剑英只能步行,有时候花在路上的时间要四五个小时。有时为了走访,何剑英不得不搭让她心惊肉跳的摩托车。常常坐着摩托车上山,狭窄的小道一边是山壁,另一边就是河沟,摩托车厉害的颠簸和急拐弯,几次都险些把她甩下深沟。

  她去的最多的一个地方——雪口山就有六次之多。一路上,见到的都是令人无奈和悲哀的景象,每去一次,何剑英就要为这些孩子的将来而心痛一次,也在每次的心痛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更了解这些孩子,更珍惜自己眼前的生活了。她觉得,和这里的生活比,以前学校里常叹的人生多艰难实在是有点无病呻吟。

  成了富阳“小名人”

  何剑英和队友在对马边县各校报上来的贫困生名单逐户走访后,用照片和走访手记,把亲眼看到的真实情况贴到自己的博客和传到“心桥助学”网站上,让大家都来帮助这些贫困生。

  2007年11月,在何剑英的牵线搭桥下,中国人民大学向马边捐赠了价值3000多元的课外书和体育用品,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捐赠了数百件爱心棉衣。

  5个月时间,何剑英让许多学生圆了求学梦。这是她跟社会联系最紧密的5个月,学会了怎么样与人接触和沟通,怎样把这里的情况介绍出去,并取得效果。这些,以前她从来没有做过。

  为了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她开始主动“出击”,通过家乡富阳网络上的爱心论坛,发布信息寻求帮助。

  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下起了雪,为了帮助马边县的孩子们过冬,何剑英就与富阳的志愿者组织和义工联系,共同发起了捐献冬衣活动。

  何剑英的母校富阳市城镇职业高级中学一天时间就为贫困生捐了3000多件冬衣。富阳市实验小学、富春二小、富春三小3所学校学生共捐赠衣物1.4万件。30名网友、义工共捐出7000多元运费。

  家乡涌现的爱心热潮让何剑英深受感动,何剑英的西部支边事迹也感动了富阳市民。何剑英被评选为当地“百姓新闻人物”。

  据县志愿服务队统计,在何剑英的努力下,共有138名面临失学的学生重返校园。截至今年4月,她和队友已帮助数百名贫困学生解决求学费用,进行一对一的长期资助,发放资助款6万余元。

  何剑英也因此入选四川省“十大杰出志愿者”候选人。然而她对自己所做的并不以为然,她说:“如果我个人所做的事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西部教育,那我值了。”

  回到家里老爸“认错”

  6月20日,何剑英和服务单位交接了工作,一年支边就这样结束了。何剑英找工作的事,因错过了今年3月浙师大的招聘会,到现在也还没着落。

  她说:“工作的事还没想那么多。大不了像刚毕业那样重新找了。我觉得我这一年过得很有意义。一生中,并不是谁都有这样的机会的。我支边后再找工作,和刚毕业就找工作,对为什么要工作,感觉大不一样了。”

  何剑英的父亲何永森在富阳一家企业当车床工,明年就退休了。“老来得女”的他,看着女儿支边回来,整个人变黑变瘦,但看上去很健康,既心疼又高兴。刚开始反对女儿去支边,但当女儿去了以后,何永森总是默默地支持着,捐冬衣捐运费,他从来没有落下过,也从来没告诉过女儿。现在女儿平安回来了,他心里很高兴,特别是女儿的变化,让他看到女儿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尽管这一年里,女儿吃了不少苦,但他相信这些经历对她以后很受用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民间 00015 富阳女孩先支边再找工作 ■本报记者 陈洪标 通讯员 徐时松 董剑飞 2008-6-26 浙江日报000152008-06-2600027;48256F32002924A64825747100490ED3[A1-陈洪标≈B1-沈宇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