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 寻找形象:每件作品都画了上百幅草图
· 让历史点亮美术 让美术光耀历史
· 摈弃苍白:尽显浙派人物画功底
· 锱铢必较:确保作品无硬伤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寻找形象:每件作品都画了上百幅草图
  从“浙江的远古人类”到“河姆渡文化”,从“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诞生”到“义乌小商品市场”,每一幅画卷,都让人如临其境……

  “对于历史题材的创作而言,最重要的是现场感。”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汤恒、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刘中军在观摩现场发出同样感叹。

  站在国画“浙江军民抗台风”前,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扑面而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是一幅长约4米,宽约5米的巨幅国画,是本次创作中尺幅比较大的作品之一。作者花俊告诉记者,由于塑造的是群像,为准确把握不同个性,他先后向工程艺委会提交了多个创作方案;为再现画中那一个个不同的眼神,他先后画了100多幅创作草图。

  在雕塑“抗台抗洪”的作者、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龙翔看来,更困难的是,表现这一现实作品,不像一般的历史题材,可以大篇幅地营造悲剧气氛,而是要坚定不移地再现浙江人民奋勇抗台的英雄气概。

  “重大题材创作的都是一个个纪实作品,着重要烘托的就是这种现场感”,文化部美术处处长安远远指着于振平的“浙赣战役”,安滨、曹兴军的“太平军击毙华尔”等作品说,这些作品都让观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画面上人物的气愤和屈辱就像火山喷发。

  为了真实地反映还原历史,浙江百位画家先后跑遍了全国相关的纪念馆和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差不多把能找到的资料全部收集到了,包括上千张照片和文字资料。”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粟裕与苏浙军区的成立”作者孙景刚告诉记者,“我们尽可能在照片中寻找形象,80%都来自于历史照片。”

  从“周恩来与蒋介石在杭州谈判”、“九位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到“劳动模范群像”、“海岛女民兵”,从英雄的颂歌到平凡的世界,艺术家该如何用手中的画笔向公众讲述一个个“英雄故事”?如何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展现艺术的魅力?创作者们找到了这样一个支点:通过事件、人物来体现一种人的精神和情绪。

  在今天下午的创作交流会上,著名美术评论家水天中说,一幅好的历史画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艺术表现的高度和思想深度,可以表现史料甚至摄影照片不能达到的深刻性。

  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就是这样站在现实主义创作的基石上,绘就着历史经典。他们在数千张草图中,运用大面积的墨色营造了一个开阔的视野和深邃的画境,历史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动态的设计既精练又典型,使众多的人物汇聚成一幅千军万马奔腾不息的历史画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特别报道 00006 寻找形象:每件作品都画了上百幅草图 2008-6-25 浙江日报000062008-06-25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