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美院雕塑系的办公室里,记者与八位雕塑系和版画系的应届毕业生谈起了未来的择业方向。
为什么找美院,因为这些艺术院校学生的就业是以特别著称的,不光是因为专业,也因为一个环境培养起来的择业观深扎在他们头脑里。以至于社会上还常常听见美院生“漂”在社会,安之若素的趣事。
果然,谈起就业,这群年轻人虽然不乏天真与极端,但也折射出年青一代的职业取向变化。
看重自由度
雷惠吾坐在最靠近门口的位置,蓝白相间的浅色衬衫配上灰色休闲裤,普通的眼镜和简洁的发型,更像一位理工科学生。
“我在大一的时候在校外有兼职,大二注册了深龙雕刻公司。毕业后还打算继续创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乐趣的工作才有动力。”
他的决定缘自于艺术专业的工作特点,“我们对工作时间的要求高,正规单位的上下班未必适应。有时候创作灵感来了,几天几夜呆在工作室里也是常有的事。”
雷惠吾也想过去找一份名头响亮的正规工作,给家人安全感。“由于担心用人单位会比较正统,想法容易冲突,束缚太大,最后还是选择了单干。现在大伙一起接项目,一起创作。我们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有项目的时候一起合作,空的时候个人也可以接私活,公司不干预。”
这位年轻的总经理描述着自己满意的工作状态:管理自由,人际关系轻松,工作时间弹性大。无拘无束的工作状态深深打动了他的十六位同窗,班上过半的毕业生选择加盟雷惠吾的公司。
雕塑系的王经磊大一时创办了个人工作室,现在已被一家文化公司收购了。他平日只以独立董事的身份参与公司事务,好像早早完成了创业,享受生活了。“工作不是负担和牺牲,忙过一阵子后可以轻松一下,与家人朋友聚会的时间不能没有。”他不喜欢整天总是忙着,不能因为工作放弃休息和享受生活。
不过,真的经历了三年的创业生活,雷惠吾也意识到职业生涯中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公司的发展需要良好的职业精神。“自由的工作氛围并不代表允许思想行为懒散,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谦虚的处事方式都必不可少。”
安稳值几分
“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却安于现状,年复一年地忍受着工作的苦恼,当他感到沮丧或筋疲力尽时,往往会自我安慰说:‘这年头,有一份工作已经不错了,工作不就是赚钱吗?’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尽管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但倘若不能在工作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就无法取得好的工作成果。”
说这番话的毛芸艳坐在对面,不过还是个着装朴素的女孩子,短头发,红润的圆脸,眼镜后面微笑的大眼睛。
对女孩子而言,一份安稳的工作是最适合不过的,对毛芸艳而言却并非易事。“现在本科生毕业无法进入高校当老师,中学的美术老师职位也趋向饱和,在事业单位谋一份职务对一个外地学生而言,只是一种奢望。而且早在我考上美院那天起,已经知道自己不适合做稳定的工作,一方面不满足朝九晚五的上班,另外纯艺术学生几乎不会考公务员。”
美院生当然不是不要安稳。版画系的谢甜甜告诉记者,班上有一半的同学在准备考研,希望继续走纯艺术的道路。
因为考研是进入大专院校执教的门槛和跳板。而现在最理想的艺术家道路,就是一边执教一边创作。既不脱离艺术学院的纯艺术氛围,又能获得生活保障。
不过能留校的安稳生活只能是极少数极少数。大多数人在保持专业爱好与稳定工作生活中选择了前者。版画系的本科毕业生邵赟说,班上选择“漂”的同学也不在少数。这些无固定职业者中,不乏执着艺术创作的坚定者。他们忍耐“钱”的缺少。为了生计,有时会接一些“业务”,比如带几个学画的小孩子,其余寻找自己在专业上出人头地的机会。
这些年轻人用选择总结了他们的一个新理念:别让自己被“温水煮蛙”,当我们把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作为主要价值时,“漂”不过是一个过程,宁可放弃无意义的安稳。
喜欢最重要
当有些人还在为高收入的体面工作而忍受巨大的工作压力时,这群年轻人更多地关注怎样让自己的工作有意思。
版画系的谢甜甜说,班上很多同学并不急于找工作。“我是班上找工作最积极的人,上周参加的招聘会上,把五份简历都投出去了。”她告诉记者,很多同学参加招聘时,最多也就准备两份简历,好多人甚至只是去观看一下。“他们毕业后不愿意找单位,认为单位的约束多,更愿意做职业艺术家。”
他们不愿为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付出努力,而是喜欢将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记者发现来参加座谈的毕业生们,更看重兴趣爱好在择业中的分量,而不是物质报酬。虽然每个人的出路不同,但他们强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工作氛围要轻松愉快。
当记者问道,决定工作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时,在座的学生首选成就感、责任感以及被认可度,收入合理被放在最后。
毛芸艳已经下海经商。“我和两个好朋友成立了公司,设计礼品、室内装修,园林设计等,虽然只是小公司,但这份在别人眼里不起眼的职业,对我而言很有意义。一些项目已经在洽谈了,如果能够顺利接下来,不但能解决生存的费用,艺术创作的经费也不发愁了。”
毛芸艳的公司从事着和雕塑相关的商业设计业务。她说:“我一直在关注纯艺术雕塑,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创作,晚上或是空闲时刻,都会随手将随即而出的想法记下来。”
王莹是河南洛阳人,她这样规划自己的生活,先在杭州找一份能让专业有所提高的工作,多画一些画,积累经验,两年后到北京去。“那里的文化氛围浓,机会多,发展空间更大。”
虽然中国历代著名的女性艺术家不多见,但王莹愉快地说,她从小喜欢画画,从事与兴趣相符的工作,这样的生活既充实又开心。
梦想超现实
在纯艺术专业的学生眼中,做个梦想中的职业艺术家,现实中有很大风险,一直伴随着现实的种种生活压力和心理的不安全感。
办家自己的小公司,利用专业赚点钱,平时爱干啥干啥,被他们当成一条兼顾生活和创作的好路子。有幸赚足钱,那也只是为了以后的艺术创作衣食无虞。
作为早期的美院毕业生,雕塑系的研究生曾令香更能理解大家的选择,“在校学习期间,学生们被注入有关艺术的种种理想之后,步入社会的他们注定在理想主义和生存现实的漩涡中旋转,不过,对美院的学生来讲,一份能够通往梦想的工作比金钱要珍贵得多。”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他和几位美院的研究生一起创办了杭州山水行文化传播机构。“成立公司是为了让大家能够继续从事艺术创作,美术培训、商业设计、动漫设计等业务完全是针对大家的学有所长,在工作中体会到自我价值和利益。”
曾令香身兼总经理,他提出“半年上班,半年创作”的工作模式,每年公司会从盈利中抽出一部分作为职工自由创作的经费,目的是让大家在提升自我的同时,更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的确,工作并非只是为了获得金钱而已。工作的最重要作用是让自己在工作中获得快乐,感到有意义受重视。
曾令红认为,在美院学生眼里,“漂”并不可怕。“这样的择业观与社会的大环境有关系。现在国家经济发展好,社会也很稳定,很多艺术家都有机会坚持自己的梦想。他举例,很多学生的作品在毕业展览会上,便被高价买下了。”
美院学生不怕“漂”,同时也是目前“80”后年青人职业观念变化的一个缩影。目前部分年青人把工作与养家糊口有所区分。作为“80”后,他们肩上已没有了为上一代养家糊口的重担,表现得更潇洒、更个性。
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郝健说,把追求自我的实现和劳动的快乐,作为职业的出发点,这是社会的进步。但是也要看到,职业是一个人承担社会、家庭责任的重要部分,不能走完全自我的极端。另外,也要培养忠诚、坚守的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