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各级政府开始了紧急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央为灾区调拨了大量救灾物资;与此同时,各地群众和各界人士也纷纷解囊,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
救灾物资能否顺利到达灾区群众手中?地方政府会不会截留?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会不会滥用?心中存有这种疑问的人也许不在少数,甚至有个别知名企业家公开表达了这种担忧。
带着这种疑问,记者日前来到地震重灾区都江堰、什邡等地,采访了许多一线审计人员,也采访了一些被审计对象和普通群众。
都江堰市审计局局长徐勤说,为了规范物资管理,5月27日以后,都江堰市审计局为救灾物资调配设计了三种单据:入库单、出库单和中转单(即运往都江堰市以后不入库而直接发往乡镇的物资单据),这样,都江堰市每天出入库的物资就有了一份清晰的记录。据审计人员介绍,审计的重点就是补助金、抚慰金和药品、帐篷等重点物资,要全程跟踪检查救灾款物的资金流和物资流,从省里一直跟踪检查到市、县、乡,再抽查到村、组、人,审核其发放是否及时、公平,有无违规行为。
在都江堰市救灾物资调配中心,记者看到一份中转单,上面清楚地写着“捐赠单位:上海市民政局;去向:龙池镇”,捐赠物品是31个睡袋;单子上写明一式四联,还记载了具体日期、接收组经办人和负责人、押运负责人、运货车牌、接收单位及其负责人等。
随后,记者跟着审计人员来到与震中汶川县映秀镇仅一山之隔的龙池镇,在龙池镇的相关账簿上,记者看到,审计人员按日期查找,很快就找到了这31个睡袋的下落,其中记载着发往南岳村8个。
接着,记者又跟随审计人员来到南岳村,在南岳村的账簿上,8个睡袋赫然在目。南岳村有7个组,审计人员随机找到一组的普通村民高加林,问一组是否分到了睡袋;高加林回答说分到了。一个村8个睡袋显然不够分,高加林说,这个好办,如果某种物品不够分,那没分到的人家就多分一点别的东西。
需要说明的是,睡袋仅仅是记者用以说明审计流程的一个例子,实际上,救灾资金、物资很多,审计过程极为繁琐,需要核对大量账目,查看仓库储物,走访灾区百姓。
据了解,为了做好本次抗震救灾款物审计工作,这次审计由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驻昆明特派办、驻重庆特派办和四川省审计机关组成审计组共同实施在川的审计,目前已组成了220个审计小组,各审计组由审计署特派办和地方审计机关人员交叉组合,共有近2000名审计人员投入到这项审计工作中。
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副特派员任承彝说,目前审计已覆盖四川省所有灾区,审计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全省各级财政、民政等部门和红十字会、慈善会等单位支持、配合审计工作,并积极采纳审计部门提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