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川浙同心 重建家园·援助
3  4  
PDF 版
· 感恩的话,大声说出来
· 老赵,你是工地上的标杆!
· 灾区孤儿
去“新家”
· 难忘那张含泪带笑的脸
· 将都江堰
整座城市
“搬”进电脑
· 我省地勘技术人员整装待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6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地震灾区来浙的孩子们,在“父亲节”表白他们的心迹——
感恩的话,大声说出来
本报记者 苏晓春 通讯员 廖小清
  今天是“父亲节”。记者今天在杭州走访了部分来我省读书的灾区学生和接受治疗的小伤员,倾听他们内心深处对父亲的节日祝福和感恩的话语。

  上午10时许,在杭州中策职业技术学校霞湾校区,记者见到了3天前才来到这里的青川职业高级中学的同学。第一次来到千里之外的西湖之滨,许多同学心里最牵挂的就是老家的父母,灾难让他们更加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亲情。

  17岁的罗松宝,来自青川县观音店乡一个普通农家,大地震让他家的3间房屋全部倒塌,所幸亲人都还平安。出远门前,父亲花了一个下午帮他收拾行李,衣服、鞋子、日用品……满满塞了好几大包。“我跟爸爸说,不用带那么多,学校里会安排好的。”可父亲依然固执地往包裹里又塞了几件冬衣,说出门在外不容易,千万别冻着了。接着父亲用摩托车载着罗松宝,开了3个小时把他送到县城学校里,趴在父亲背上,他能强烈感受到父亲的体温和熟悉的气息。“那一刻,我特别舍不得离开。”

  父爱如山,不少父亲都选择用一份寓意深远的礼物来表达对儿女的爱。张炜和白清心两位同学出门前,他们的父亲不约而同地送了一个手电筒。张炜告诉记者,父亲是个农民,平日里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临走那一刻,父亲却认真地对他说,希望这支手电筒能陪伴他在杭州好好读书,不仅照亮他的书本,也照亮他的人生。“爸爸,我们已经长大了,一定会努力学习、照顾好自己。请你们放心,也希望你们保重身体。”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这群十六七岁的少年说出了这样的心声。

  走进省人民医院爱心病房时,11岁的四川小伤员甜甜(化名)正拿着手机发短信——“爸爸,今天是您的节日,首先祝您节日快乐。我在这里很好,您要好好保重身体,多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甜甜的爸爸以前是开车做生意的,地震后,看到家乡非常需要驾驶员运送救灾物资,他就主动加入映秀镇政府组织的救援队,当起了志愿者。最让甜甜记忆深刻的是,爸爸临走前摸着她的头说了一句话:“从你被救出那一刻起,你的生命就是党和政府给你的,现在灾区比家里更需要人手。”

  亲生父亲的爱让孩子们感恩,社会上更多叔叔伯伯们的关爱让他们动容。“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年纪多大。但我记得他们长什么样,知道他们都是浙江人。我要祝福所有帮助过我们的叔叔伯伯,希望他们节日快乐。”10岁的小伤员俊俊(化名)动情地说,治疗期间,几乎每天都有叔叔阿姨来看望他,很多人带来了书本、玩具等礼物,让他在异乡感到分外温暖。他告诉记者,外出打工的父亲知道家乡映秀镇发生地震后,连夜从外地往家里赶。快到家时,前方山坡大塌方,阻断了回家的路。父亲冒着生命危险,硬是拖着受伤的脚一瘸一拐地赶到学校,这时俊俊已经被一群解放军叔叔从倒塌的废墟中救出来了。父子俩激动地哭成一团,谁也不愿松手。俊俊说:“我现在已经不止是我爸爸的儿子,也是那些救我、帮助我、关心我的叔叔伯伯的儿子,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回报社会、回报我的‘爸爸’们。”

  (本报杭州6月15日讯)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川浙同心 重建家园·援助 00002 感恩的话,大声说出来 本报记者 苏晓春 通讯员 廖小清 2008-6-16 48256F32002924A64825746900485808[A1-苏晓春≈A5-廖小清≈B1-俞剑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