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改善发展环境
增进民生福祉
· 女儿,爸爸妈妈在广元想你们
· 我省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达 项
· 抗震小英雄甯加驰伤情明显好转
· 管理创新提升我省国税工作效能
· 修条竹林道 多赚一万五
· 天台农民凭“卡”明明白白种粮
· 北仑19家企业获环保“红利”
· 把火红的青春奉献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丽事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修条竹林道 多赚一万五
我省竹林区加快修建致富“捷径”
  本报遂昌6月14日电 (记者 张丹丹 通讯员 张健康) 遂昌十三都村的吴法清承包了51亩竹山,种植、管理都没啥大变化,只是修了一条竹林道,去年就多赚了15000元。

  千万别小看这条3.5米宽的普通水泥路,如今真正成了林农的致富“捷径”——以前,每运100斤毛竹,林农就要支付20元背运费;如今只要花3元,省下的钱就成了林农的新收入。

  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说,近几年,我省毛竹产量不断上升,但“高产不高效”,主要原因就是农民生产环境较差,道路设施跟不上。“要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提高竹林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最大的制约瓶颈是道路问题。”调研报告表明,每公里竹林道可以带动300亩竹林的开发。通过开发,每亩竹林产值可以从三四百元提高到1000元以上,笋用林可以达到2000元以上。

  去冬今春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全省2/3竹林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36亿元。由于受灾竹林集中在山区,交通成为灾后恢复生产的最大问题。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雪灾已经过去好几个月,记者近日在衢州、丽水等地采访时发现,竹林中还有不少雪灾留下的痕迹。在遂昌,还有半数受损毛竹未得到清理,“除了人工成本日益攀升,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交通运输不便。”遂昌县东源村村支书雷松平说。

  雷松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人工每天就需要80元,而每天背下来的毛竹最多只能卖60元,“清理得越多,赔得越多。”林农的积极性自然高不起来。因此,这个村开始集资修建竹林道的时候,村民们非常积极。“整个工程预算总投资120万元,尽管我们村比较贫困,但收益农户就集资了50万元。”

  竹林道建设也得到政府的关注。省政府专门安排2500万元资金,用于衢州、丽水两市竹林受灾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12个县(市、区)竹林道建设,以此加快林区灾后重建与恢复生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修条竹林道 多赚一万五 2008-6-15 48256F32002924A648257467001BA0D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