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新华社6月12日消息 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7%,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这是我国CPI同比涨幅在经历了连续3个月8%高位后,首度回落到8%以内。
与此前三个月依次8.7%、8.3%、8.5%的数据相比,5月份我国CPI同比涨幅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落。专家分析,主要是食品价格回落和翘尾因素减少两大因素使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食用油等价格,是我国从去年五六月间开始骤然上涨的CPI的主要推动力。从统计局这次发布的数据看,这一推动力出现了明显减缓。
5月份,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9%,涨幅比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涨幅回落达20.3个百分点。
“一些原来短缺的重要食品,自然生产周期已经或接近完成,供求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张立群分析。特别是生猪存栏明显增加,油菜作物三年来首次增产,使得猪肉和食用油的供求趋向平衡,价格自然出现回落。
翘尾因素的减少,也使得5月份CPI同比涨幅下行。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CPI是从去年五六月间开始攀升,今年五六月后,由于去年同期基数不断抬升,翘尾因素不断减少,CPI的同比涨幅应该开始有所下降。
对于CPI未来走势,张立群认为,同比涨幅可能会继续下行。因为农产品生产是有周期的,供求一旦增加上来不会是短期的,这种供求趋向平衡的变化会持续发展。而且,越往后翘尾因素的影响越小,这会使CPI出现前高后低的局面。
郭田勇认为:“5月份CPI涨幅下降在业界预料之中,但通货膨胀压力仍然是经济生活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统计显示,1至5月份累计,我国CPI同比上涨8.1%,涨幅比1至4月份虽回落0.1个百分点,但仍比去年同期高出5.2个百分点。
在CPI涨幅出现下行的同时,我国工业品价格(PPI)最近三个月居高不下,涨幅还在小幅攀升,5月份已经出现PPI超过CPI的现象。而且,国际原油、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对我国形成较大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