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正在进入自1997年以来最糟糕的几年。从首尔到雅加达,从北京到新德里,各国官员正在与迅速恶化的通胀形势作斗争。造成上世纪90年代混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货币贬值和经济衰退;而今天的局势还包括经济过热。”
6月4日,彭博社发布了题为《亚洲奇迹再次面临危险》的文章,其中描述和判断反映了西方观察家对越南乃至亚洲经济的悲观基调。越南金融动荡让人们普遍担心,越南的金融动荡是否会像1997年泰国的危机那样,成为引发东亚多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就越南资本容量而言,还没有力量传导到其他地方。”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事态还没有严重到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程度,很多担心是多余的。
首先,越南经济体容量太小,以目前越南区区80只股票的资本市场与150亿美元左右的外债规模,说得极端一些,就算越南货币市场彻底崩溃,也不可能传导到周边的其他国家。
其次,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亡羊补牢的头等大事就是增加外汇储备,以资本项目适当管制并慎对国际热钱,10年后,这些国家的抗击打能力已今非昔比。
还有,目前不存在大面积的金融危机传导机制: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欧美大型投资机构一揽子做空与美元挂钩国家汇率,如索罗斯量子基金做空东南亚货币。当时,热钱有几乎无风险的套利机制,对冲基金借入低息的美元日元,投资到东南亚各国,在资本市场高企时获取资本收益,在东南亚各国为抑制通胀不得不升息时获取高额的利息收益。一旦热钱撤退,就意味着投资基金卖出手中头寸还款,一个投资项目撤出就会引发连锁反应,从而形成区域性的金融危机。
目前,欧美基金为应对次贷风险自顾不暇,加之各新兴市场国家居高不下的外汇储备,或多或少实行资本项目管制,货币对冲基金不具备一揽子做空的条件。
事实上,亚洲国家也为抵御区域性金融风险的传递筑起了篱笆。今年5月4日,东盟和中日韩财政部长一致同意,为筹建中的共同外汇储备基金出资至少800亿美元,以帮助参与国抵御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中日韩3国分担80%的出资额,余下的20%由东盟国家负担。亚洲国家一旦共同行动,应对越南等小型市场危机,应该是绰绰有余。
(本报综合《解放日报》、《文汇报》、《国际先驱导报》、《国际金融报》等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