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国内新闻
3  4  
PDF 版
· “炮轰”唐家山
· 奥运圣火在广西百色传递
· 暴雨袭击粤黔鄂湘赣桂
· 各种风险依然存在
· 生生不息
· 标题新闻
· 西藏和平解放后
并不“缺乏宗教信仰自由”
· 一样的粽子 别样的滋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6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样的粽子 别样的滋味
地震灾区的人们在努力恢复重建的同时度过平安祥和的端午节
  在满是柴烟和消毒液味道的四川地震灾区,8日飘出缕缕清香,这里的人们迎来了汶川大地震过后第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

  【

  】

  粽香平添几许温馨

  8日中午,映秀的安置区、板房学校飘出了阵阵粽香。端午节给映秀平添了几许祥和与温馨。

  在简易板房安置区,96岁的中滩堡村村民陈子云一边笑眯眯地看着满满一桌的家人,一边津津有味地嚼着粽子。这一家人创造了一个奇迹:地震中,老太太被废墟压了半个小时后,被解放军救出,她的4个子女、11个孙子孙女、7个孙媳妇孙女婿、6个重孙子重孙女,全部安然逃生。

  “20多个人,天灾之后一个人都没少,多不容易哦!”大儿子杨云全感叹道。闯过生死关的这家人把生活看得很金贵。8日上午,驻扎在此的武警送来了粽子。“今年的粽子和往年家里自己包的一样香。”杨云全说。

  同样粽子别样味

  理县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理县中学有146名高三学生推迟高考,全部留在学校复习。

  8日是端午节,理县中学副校长李树成正帮着炊事员一起蒸粽子,他说:“以往过端午都是和家人在一起,要准备粽子,咸蛋和黄酒,今天我们力所能及为孩子们每人提供一个粽子,改善伙食。”

  正在帐篷里复习功课的高三学生张朝燕说:“今天能吃到粽子让我感到很意外。前几天,我们吃的肉都是老师们从自己家里拿来的,今天又给我们准备了粽子,他们想得这么周到,我真的好感动。”

  震后一直在学校主持工作的理县中学校长刘亚军声音嘶哑:“今天特意给同学们准备粽子,就是想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让他们能放松一些,安心备考。”

  不忍拒收的粽子

  8日上午,都江堰“幸福家园”受灾群众安置区里热闹非凡,30多名暂住在安置区里的受灾群众忙得热火朝天,大家要亲手包粽子慰问安置区里的民警、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感谢他们这些天来的无私付出。安置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包粽子的大米、粽叶等材料,都是受灾群众悄悄自发凑钱买来的。

  忙碌了一个小时,安置点的群众包出了300多个大米粽子。张淑华、易群志等10多位代表提着粽子,挨个给安置点里的医务人员、公安民警、武警战士们送去。所有工作人员都没有拒绝,也不忍心拒绝。太原特警支队支队长梁俊文说,灾区人民经受了这么大的灾难,依然这么乐观,这么热爱生活,深深地感染和鼓舞了所有的特警们。

  亲情溢满端午粽

  来自重庆禹王鱼府的总厨师何民有25年厨师经验,10天前在重庆商委的组织下,与20名来自重庆各地的厨师一同来到安县雎水镇救济站。“川渝一家,他们做的菜我们都很爱吃。”重灾区高川乡的地震幸存者陈志军说。

  为了庆祝端午节,8日的菜量和种类比平时多了不少。“重庆商委用集装箱运来粽子,安县给我们买蔬菜,雎水镇还买了三头猪。”陈志军说。

  陈志军曾在高川职工食堂当过厨师,这次他跟重庆餐饮救灾服务队的厨师们学了不少手艺,“等这些志愿者走后,我们就能靠自己的本事做饭吃了”。他对记者说:“这帮哥们很够意思,刚从重庆来就带了20吨大米、油和纯净水。”

  (本报综合新华社6月8日消息)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新闻 00004 一样的粽子 别样的滋味 2008-6-9 浙江日报000042008-06-0900024;浙江日报000042008-06-0900025;浙江日报000042008-06-0900026;48256F32002924A648257462004B4A4B[A0-新华社记者≈B1-郭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