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川浙同心 重建家园·援助
3  4  
PDF 版
· 为了灾区群众有个温暖的家
· 无私精神释放着坚强
· 身在灾区也能知家乡事
· 让我们携手
共渡难关
· 灾区孤老,
坚强中期待援手
· 保质保量完成帐篷生产任务
· 我省为地震伤员“助残惠残送康复”
·     “家乡父老,我们广元浙商一定会站起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他们,以年迈之躯奋起自救,守望相助——
灾区孤老,
坚强中期待援手

本报记者 施晓义
  大地震让我们的同胞生离死别,许多老人失去了至亲至爱的儿女。他们,在风烛残年之际成为孤老。当孤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时,让我们将同样关怀的目光投向这些无依无靠的老人。

  今天,我找到了广元市利州区民政局的同志,一道驱车下乡,探访大地震后的老人们。据局长张健介绍,该区是“5·12”大地震的省级重灾区,是广元市受灾程度仅次于青川的地方。

  孤老不等不靠展开自救

  当我们来到位于盘龙镇上的盘龙敬老院时,见到了51岁的孤老秦光财。他正在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帐篷里悠闲地听着收音机。

  他告诉我们,地震时房子虽然开裂却没倒,屋顶的瓦片哗啦哗啦地往下掉,大家逃出来时发现一个也没受伤,个个激动得老泪纵横。

  看着敬老院破败的样子,大家都很伤心,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啊。“拼了老命,也要把我们的家修好!”第二天,他就和身体尚健的同伴找来梯子,冒着余震的危险,颤抖地爬上屋顶,一片片地重新把屋顶盖好。动作赶不上年轻人麻利,老人们就打“持久战”,一连忙活了4天才将屋顶的瓦片重新理好。

  68岁的孤老王子贵不仅与伙伴们一起搭好敬老院里的救灾帐篷,还主动走出去帮助附近的灾民搭帐篷。许多灾民看到老人家如此精神抖擞,深受鼓舞,抗震救灾的劲头更足了。

  劫后余生的老人们倍加珍惜在一起的时光。搬进救灾大帐篷后,他们互爱互帮的氛围更浓了。年纪轻点的主动揽过照顾长者的活儿。76岁的张连均是来自青川县的水电移民,前几年患脑溢血后身体偏瘫,生活相当不便。同在一个帐篷里的年纪小些的孙富根,就帮他端饭送水洗衣服,甚至主动帮他洗澡擦身。大家只有一个信念:为了生命的尊严,坚持下去!

  灾后孤老急需更多关爱

  在利州区中心敬老院,我们看到,这里的房屋受损严重,能供养上百位孤老的五层楼,墙体已大幅度开裂,并整体发生了倾斜。

  因为轮椅缺乏,大地震发生时,人们只得背起腿脚不便的老人紧急撤离。敬老院张院长无奈地说,现在整个敬老院轮椅的缺口起码在10辆以上。

  据悉,广元市地震前有孤老1.7万余人,地震后新增人数已达数百,统计人数可能还会增加。据青川县民政局局长袁余先估计,地震后全县新增孤老1100多人,其中200多人为残疾孤老。

  灾区民政部门希望通过本报呼吁,向灾区孤老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安度晚年。爱心人士的捐助物资可托运到当地慈善总会,如有特别意向,可注明“定向捐赠”。例如,有意愿向利州区中心敬老院捐赠轮椅的,可将物资托运到利州区慈善总会,并注明“定向捐助给利州区中心敬老院”即可。    

  (本报四川利州6月6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川浙同心 重建家园·援助 00003 灾区孤老,
坚强中期待援手
本报记者 施晓义 2008-6-7 48256F32002924A6482574600049026D[A1-施晓义≈B1-张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