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川浙同心 重建家园·援助
3  4  
PDF 版
· 全省党员交纳抗震救灾
“特殊党费”逾三亿元
· 雄鹰振翅
· 急送救命药品
传递生的希望
· 首位四川来浙治疗伤员出院
· 浙江交通驻广元指挥部挂牌
· 援助他人 升华自己
· 三万群众喝上了放心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雄鹰振翅
——记赴川救灾抢险的驻浙某集团军陆航部队

记者 管哲晖 通讯员 郭维虎 胡伟 孙雪峰 唐守伦
  蜀中夏夜凉如水。

  凌晨,从军用帐篷中醒来,身旁是一地累得直打呼噜的战士,气窗外,皎洁的月光下一架架军用运输直升机展开宽大的桨叶,犹如正待振翅高飞的雄鹰停于大地之上。

  过去的20多个日夜,身边这支隶属于驻浙某集团军陆航团的部队千里跃进,转战于四川震区6县24乡(镇),投送物资195吨,后撤转移801人,一度成为紧急入川的我军陆军航空兵团队中,飞行距离最远、飞行时间最长、运送物资最多、转移人员最多的部队。

  雄鹰无语,但钢铁之躯却铭刻了和平时期中国军人对自身价值的一次次英勇实践。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7X8,请回话,7X8请回话……”

  塔台在呼叫,万米高空紧急调运来的民航飞机也在呼叫。此时,在北川峡谷的迷雾中,一前一后两架直升机正在执行为大部队挺进勘测开路的任务,整整80分钟与外界失去电波联系。而就在第一架直升机上,搭载着一位一线指挥的将军。

  今天上午,在南京军区四川地震灾区前线指挥所,我们见到了这位将军——驻浙某集团军副军长汪庆广少将。

  “有雾你还要钻进去?”

  “安全才能更好地遂行党和人民的重任。5月17日上午首次试飞,天气极端恶劣折回;17日下午这次,开始天气尚好,但两机入山口后突起大雾。”

  “有没有想过后撤?”

  “18日我部必须展开大规模搜救援助,自北川山口起,天气、地形极端复杂,如果连路线都没摸清,如何后续行动?我也不配当这个指挥。”

  “更何况,两机搭载的大量物资是与外界隔绝多日的老百姓的‘救命粮’、‘救命水’。”

  “本应带领千军万马,为什么来指挥这支不过百来人的突击队?”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在特大灾害面前,拯救人的生命同样体现了军人的意义和价值。”

  就是这位本可在陆地后方指挥的陆军将领,在随气流颠簸的雄鹰上,撕下一张纸记下了当晚在“诸葛亮会”上讨论的峡谷飞行五大要点:如何在不稳定的气流中精准驾驶,如何规避跨山的高压电线,如何科学空投机降……这些,都为陆航部队在西南崇山峻岭中出色搜救打下了基础。

  80分钟后,投送物资完毕的两机飞出山口。    

  选择陆航就是选择责任与风险,我们无悔    

  降落,拉起;再降,盘升……

  树干、电线连续多次阻碍了特级飞行员、陆航团长司启富的行动,想想沟里的180多个老人,他又继续快速沿山谷搜索。

  3公里处有开阔地。此时地面人员骑着摩托赶去,拔掉了那里的电线杆,直升机着陆,开始运送被困人员……

  没有忠诚与责任,几天前,北川县青片乡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近190位老人的早日获救是不可能实现的。

  深夜10点半,我们在帐篷前“逮住”刚刚布置完任务、和战士一起在澡堂冲好凉的司启富,他却累得不能和我们摆这个“龙门阵”了。

  同志们说,头几天,他们这些需要带队飞行的指挥员都是凌晨接到任务安排计划,6点不到起床,7点半开飞,飞行员睡招待所,他们睡帐篷。

  但我了解到以下内容已足以让人起敬:飞往青片乡的峡谷,最窄处仅80米,已接近一架直升机旋翼展开的安全距离,飞一次,后背全湿。5月20日,飞行员是去乡里送物资和接危重病人的,当听说前面还有20位被困多日的年轻女游客,大家立即决定再往前飞一程。到接上这20个人,才听说再往沟里去还有被困9天的近190位老年游客。

  从乡里到沟里,飞行路线更险峻了。但第二天,“生命之鹰”再次降临……

  短短几天,“生命之鹰”创造了无数生命奇迹:绵竹县金花镇磷矿被困198小时的矿工赖正平被安全转移;209名特重伤员和孕妇被安全转移;……

  为让雄鹰高飞,在家休假的飞行一大队副营职飞行员饶新在新婚前一天告别爱人,军人的妻子则将全部礼金捐献灾区;为让雄鹰高飞,青川籍战士张阳在全家房屋被毁、父亲重伤的情况下仍积极参战;为让雄鹰高飞,飞行员何永庆离开了病榻前垂危的老父,先后起飞14个架次,投送物资36.2吨,转移后送81人,5月25日父亲去世,江苏老家的乡亲都说何永庆是个“大情大义的好儿子”……

  曾在峡谷中开辟生命航线的团副参谋长邢伟民在请战书中这样写道:“我的孩子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他在享受着阳光,享受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对比之下,受灾的同胞,期待着援助之手。请组织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我将不辱使命!”

  要睡了,司启富起身终于和我们说了一句:“选择陆航,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和风险,我们无悔”。(本报成都6月4日电)

  

  图为6月4日,在驻浙某集团军陆航团成都临时驻地,飞行员们正在吃午饭,随时等待命令。

  本报记者 梁臻 董旭明

  通讯员 郭维虎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川浙同心 重建家园·援助 00004 雄鹰振翅 记者 管哲晖 通讯员 郭维虎 胡伟 孙雪峰 唐守伦 2008-6-5 48256F32002924A64825745E004E11EC[A1-管哲晖≈B1-王国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