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众志成城 重建家园·国内
3  4  
PDF 版
· 灾后重建 以法“当家”
· 赤诚,写在地震灾区天空
· 多措并举搜救失事直升机
· 唐家山堰塞湖溃坝可能性增加
· 青川石板沟堰塞湖爆破
· 上海退休教师
沈翠英捐房赈灾
· 权威信息发布的背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赤诚,写在地震灾区天空
——成都军区某陆航团抗震救灾纪实
  5月31日下午,在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中,成都军区某陆航团一架直升机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因高山峡谷局部气候瞬时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失事。4天过去,机上人员下落不明……

  天空,见证了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官兵对灾区人民群众的一片赤诚。

  第一个从空中抵达汶川、茂县、映秀、北川等重灾区;第一个将食品、药品等救灾物资送到灾区群众手中;第一个从灾区运回伤员;第一个搭载通信小分队飞抵汶川;第一个将通信设备运抵灾区……是他们,用钢铁旋翼托起一个又一个“第一”,用生命铺就了灾区群众的“生命通道”。

  突击汶川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

  震后3分钟,全团启动应急预案。

  震后5分钟,全体官兵在机场集结完毕。

  震后15分钟,所有飞机进入待飞状态。

  震后118分钟,接到起飞命令,两架直升机紧急起航,飞向汶川……

  地震扬起的尘土,弥漫了天空。蒙蒙细雨中,都江堰市上空的能见度不足300米。特级飞行员、副团长姜广伟,一级飞行员、参谋长杨磊兵分两路,在都江堰市和紫坪铺水库上空来回盘旋。

  都江堰市的灾情被迅速查明:市区大片房屋倒塌,紫坪铺水库大坝安然无恙。

  5月13日,滂沱大雨中,陆航团紧急起飞直升机28架次,迅速查明了北川、青川、绵竹等大部分地区的灾情,为上级正确判断、迅速决策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5月14日,在参谋长杨磊的带领下,3架直升机同时飞向汶川。9时06分,直升机在高山深谷中左旋右转,终于成功到达汶川县城上空,迅速上报了当地的灾情:“汶川还在!”

  大角度避开山峰、超低空穿越高压线……杨磊成功地将直升机降落在一个不足50平方米的河滩上。

  至此,通向所有受灾县城和重灾乡镇的“空中走廊”被全部打通。

  救人第一

  在北川、在映秀、在汶川、在青川……救援部队行进受阻,救灾物资送不进去,危重伤员救不出来,数十万群众受困深山。

  直升机,成为受灾群众心中唯一的希望!

  5月14日7时48分,杨磊巧妙利用云层中的间隙,驾机成功穿越山区上空厚厚的云层,首次成功降落震中映秀。

  直升机正常只能运送12名伤员。看着伤员们焦急的眼神,杨磊绕着机舱,反复调整,一次就运走了17名重伤员。到16日傍晚,映秀镇300多名重伤员被全部转运。

  直升机的轰鸣中,生命的奇迹不断延续……

  被埋在废墟下179小时的映秀湾电厂职工马元江,被救援部队救出后,由于现场医疗条件所限,生命危在旦夕。

  拥有5800多飞行小时的特级飞行员邱光华率领机组紧急起飞,在第一时间将马元江转运成都。经过医院及时抢救,马元江现已度过危险期。

  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有无数热切仰望的眼睛。哪里有生命需要拯救,哪里就有“神鹰”矫健的身影。

  蛙跳战术

  地震发生已几天了,可仅映秀镇附近就有58个偏僻的乡镇和村寨还没有救援部队到达。这个陆航团所在的集团军军长许勇毅然下令,陆航团的直升机采取“蛙跳式跃进”,穿越高山峡谷,将救援部队投送到每一个乡村。

  10支地面突击队迅速成立,突击队的使命是在深山中紧急开辟10个直升机机降场,为空中救援打开通路。

  银杏、卧龙、耿达、草坡、陶关……每一个偏远村镇都回荡着直升机的轰鸣声,一支支救援队伍被直升机输送到灾区的四面八方。食品、药品……源源不断地运进每一个村寨。

  因地震导致山体滑坡而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储水量已达上亿立方米,成为悬在下游数十万受灾群众头顶的一柄利剑。水位还在以每小时12厘米的速度急速上涨,情况危急!

  水利专家急于实地勘察,但由于地势复杂,一连几天直升机也未能在堰塞体上成功着陆。

  艰巨的任务再次赋予陆航团。5月20日上午,当姜广伟驾机运送水利专家飞临唐家山堰塞湖上空时,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地震完全改变了当地地貌,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土丘,如若强行机降,直升机旋翼极可能与土丘发生剧烈碰撞,从而导致机毁人亡!

  姜广伟驾机在湖畔上空反复盘旋。半个小时后,终于发现距地面五六米高有一个巴掌大的土丘。他把直升机悬停在空中,打开右侧舱门,缓缓向土丘靠拢。就在直升机贴近土丘的瞬间,专家们从悬空的直升机跳上土丘……

  险情被迅速查明。

  事后,专家们对姜广伟说:“你开直升机,就像好莱坞大片一样惊险!”

  践行诺言

  “不忘人民养育恩,为了人民敢献身”——成都郊外凤凰山机场门口,挂着的两条红底白字的条幅格外显眼。

  这是陆航团官兵们向祖国和人民许下的诺言。

  团长余志荣家在汶川龙溪羌族乡,地震后父母兄妹等7名亲人生死不明。每天驾机从家乡上空飞过,望着已成瓦砾的家园,余志荣都强忍着不让自己的泪水流下来。

  陆航团里,和余志荣一样,家在灾区的官兵有86名。就是这些官兵,共同担负起了解放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直升机空运救援行动。

  参谋长杨磊驾机前往理县接运几名孕妇。快接近目的地时,山口突然刮起阵阵大风,飞机摇摇晃晃。

  “我死死攥住操纵杆,降了下去。”杨磊说,“这样的天候状况我完全可以选择返航。但这次,我们多飞一次就能多拉几个伤员,哪怕只多拉一个也值得冒险。”

  5月的最后一天,这个黑色的月份又被涂上了一层阴影。

  51岁的羌族飞行员邱光华在驾机执行运送第三军医大学防疫专家到理县的任务返回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失事。飞机上其他机组成员还有:27岁的飞行员李月、46岁空中机械师王怀远和28岁的陈林以及23岁的二级士官张鹏。

  地震前,邱光华和王怀远已经规划好了退休后的生活,李月刚刚领了结婚证还没有来得及举办婚礼,陈林的妻子带着刚满周岁的女儿刚刚来队与他团聚,张鹏刚刚被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

  太多太多的愿望还没来得及实现,太长太长的生活画卷还没来得及书写。

  他们把对亲人的爱,融入到了对灾区群众的爱中。

  (据新华社成都6月4日电)

  题图:成都军区某陆航团派出多批直升机飞往映秀镇,运送救灾物资,抢救受伤的灾区群众(5月15日摄)。新华社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众志成城 重建家园·国内 00005 赤诚,写在地震灾区天空 2008-6-5 48256F32002924A64825745E0047CAFC[A0-新华社记者≈B1-郭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