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农贸市场限塑,有令更要有措施
· 新昌企业吃上“标准饭”
· 端午出游,安全手册请带身边
· 上证综指
失守3400点
· 宁波成为国内
最大液晶模组生产基地
· 财政部发行2008年
第三期凭证式国债
· 绿色端午:大学生的环保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买的不习惯,卖的不乐意,管的有困难
农贸市场限塑,有令更要有措施
  本报杭州6月4日讯 (通讯员 张力 记者 杨军雄) 明天就是“世界环境日”,今天上午,笔者走访了杭州凤起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等多家农贸市场,发现农贸市场“限塑”,还需更多努力。

  经营者、消费者意识有待增强

  早上9点多,杭州凤起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里熙熙攘攘。笔者看到,除了少数“马大嫂”带着篮子或者环保袋来买菜,很多人仍然和过去一样,拎着大小不一的超薄塑料袋买菜。这些塑料袋是顾客自己带来的,还是经营者提供的呢?要不要收费呢?

  为了一探究竟,笔者来到一家蔬菜摊前买菜,摊主利落地称了2元钱的大蒜,然后把它们装进一个塑料袋,笔者给了他5元钱,找回3元。“塑料袋不是要收费的么?”笔者问道。这位摊主解释说,他们知道从6月1日起塑料袋有偿使用了,但是,买菜不比别的,原本也就几块钱的东西,还要收几角钱的塑料袋钱,谁还来买你的菜呢?一个鱼类经营户同样有疑问:“难道我们自己出钱给顾客买塑料袋也不行么?”

  杭州双菱路农贸市场的限塑情况也类似。不少摊贩仍在向顾客无偿提供塑料袋,而且也没有发现顾客拒绝无偿使用塑料袋。笔者看到,即使拎着篮子买菜的顾客,也用摊主提供的免费塑料袋。住在杭州凯旋路附近的王大爷说,买冬瓜、西红柿等蔬菜不用塑料袋还好,如果鱼、猪肉不用塑料袋装,会把篮子熏臭,洗刷不方便。

  另外,笔者还了解到,由于一些经营户免费提供塑料袋,农贸市场许多支持“限塑”的经营户也不得不停止收费。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摊主说:“如果我向顾客收袋钱,其他人不收钱,这不是把顾客往竞争对手那里推吗?”

  “限塑”,农贸市场也有成功做法

  在杭州刀茅巷农贸市场入口处,笔者看到,市场管理部门设立了一个出售塑料购物袋的窗口,统一提供付费塑料袋,价格根据大小在0.3元到0.1元之间,所有经营户都不得销售塑料袋。该市场一位工作人员说,这是市场管理部门和所有经营户协商后推出的措施,得到了大多数经营户的支持,市场管理人员还会不定时地检查各经营户有没有私下提供塑料袋。

  为了验证这个规定是否真实,笔者在该市场里随意选择了一家猪肉经营摊位,购买了1斤猪肉,付钱时,摊主提醒说,他们摊位都不提供提携式塑料袋了,如果需要可以到门口买一个。

  杭州仙林苑农贸市场、东山弄农贸市场等也都采取这个办法。在这些市场里,笔者看到,消费者大多数都自己携带篮子或者环保袋买菜。东山弄农贸市场总经理金新生介绍说,东山弄农贸市场实行“限塑令”以来,塑料袋日均使用量从上万个下降到了200多个。

  工商:监督管理要从源头抓起

  在“限塑”这件事情上,吃惯了塑料袋“免费午餐”的消费者一时还难以改变习惯,因此导致了监管困难。仙林苑农贸市场的一位市场管理人员苦恼地说:“平时买菜,商家都会把几角零钱抹掉,更何况是一两角钱的塑料袋呢。现在大点的农贸市场有上百家摊位,交易没有票据,要监管人员时时在那里盯着也不现实,关键还是要从教育入手,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

  “限塑令”如何才能在农贸市场更好地推行?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6月1日以来,工商部门已经加大了监管力度,从检查结果来看,农贸市场执行“限塑”效果不太理想,增强经营者、消费者意识比严格监管更加重要。媒体要多宣传、多介绍好的做法、好的经验。

  该负责人说,像刀茅巷农贸市场能够说服所有摊主自愿接受市场统一销售塑料袋规定的做法,体现了从源头抓起,保证了市场的公平,也保护了支持“限塑令”经营者的利益,值得其他市场借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9 农贸市场限塑,有令更要有措施 2008-6-5 浙江日报000092008-06-05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