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新闻周刊·社会
3  4  
PDF 版
· 一群孩子
作文本上谈“生命”
· 地震,给生命教育开了扇窗
· 要让孩子知道,生命承载多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6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要让孩子知道,生命承载多少
  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郑晓江是专门研究生命教育的专家。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青少年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有知识的增长,也要有生命的成长。

  “在生命教育的内容上,让学生对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尤其是对生命的特殊性要有清晰的认识,使他们尊重自我生命、他人生命。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爱心,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郑晓江对记者说,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不仅是自然生理的生命教育,还延伸到亲缘生命、社会生命。“青少年要从自我式的生命价值实现走向社会意义上的生命价值实现,最终由一个自然人蜕变为社会人。”

  郑晓江有个提倡“生命共同体的原理”的观点:

  “我们教育孩子们从个我化的人生走向社会化的人生,获得自己快乐生活的过程中也能促成他人幸福,甚至可能做到放弃自我,让他人获得更多的幸福。关爱别人,实际上也就是在关爱自己。”

  他从研究中感到,青少年社会阅历较为浅薄,难以意识到生命与个人生活的区别和联系,遇到生活中的不顺心或不如意,消极面对甚至轻生。郑晓江觉得这次地震让更多的青少年意识到生命不仅仅是属于自己,还属于家人,属于社会,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便不能复生。

  末了,他特意告诉记者,学校和家长的教育要通过让孩子学会沟通开始,“从生命层面入手,才能使青少年学会承受困难与痛苦,寻找到生命之意义与价值,学会关爱社会和他人,从一个‘自然人’过渡为全面的‘社会人’。”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社会 00013 要让孩子知道,生命承载多少 2008-6-5 浙江日报000132008-06-05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