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新闻周刊·民间
3  4  
PDF 版
· 赈灾乞丐:捐款后被聘用
· 三位磐安农民
结伴赴川救灾
· 福建男子:徒步灾区挨户送钱28万
· 遭绑女人 :劝服看守绑匪自首
· 她为什么会与铁塔“结婚”
· 在纽约参加了
两场“拍卖会”
· 一次“温馨”的审判
· 重庆女子:想和自顾逃命丈夫离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三位磐安农民
结伴赴川救灾

■报道组 陈一波
  看着电视上灾区的画面,磐安县安文镇上的三位农民再也坐不住了。一个,刚刚结婚;一个,妻子怀孕;一个,儿子面临高考,但他们动身前往灾区。

  同一个心愿:去灾区

  5月10日,是陈江和王怀建大喜的日子,这一天,他在妻子王怀建老家河南的一个小山村里举办了结婚喜宴。2天后,当了解到四川严重的灾情后,陈江就说,他真想马上到四川去,哪怕能为灾区人民搬掉废墟上的一块砖也好。

  今年29岁的陈江从小就饱经磨难,刚刚这几年,生活才安定一些。从小父母离异,在亲戚、邻居和社会上的好心人帮助下长大,培养了陈江乐于助人的性格。

  5月19日,陈江就只身往家里赶。一到家,他就找到堂哥陈彬说起自已想到四川的想法。去年结婚的陈彬,妻子怀孕五个月,陈江总以为他会走不开,可让陈江想不到的是堂哥陈彬早就打算到灾区去,正苦于没伴。第二天,陈江去向舅舅话别。做爆破安全员的舅舅一听说外甥要到灾区,他当即推掉了刚刚接手的爆破业务,表示自己也要一起去。他说,说不定自己的专业也能派上用场。

  大家讨论后,认为一定要多带点钱,尽可能地多给灾民买些生活用品,一定要带足食品,不能给灾区增加负担。最后,大家商定每人各带上一万元现金,并买好迷彩服、头盔、手套、手电、常用的药品。

  这三户人家都不宽裕。一万元对他们来说都不是小数目。陈江刚刚去年造了新房,背负了十多万元债务。陈彬家由于拆迁,去年造了新房,父亲又刚刚去年病故,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务。陈其林夫妻二人都靠打工生活,陈其林爆破业务时有时无,他老婆杨金娇在工厂里做些来料加工的手工活,一个月也就一千左右的收入,家里还有一个明年将高考的儿子。可就是这样,他们还是在短短两天时间里,每人凑起了一万元现金。

  5月22日晚8时,三人结伴赴川。

  路上的“同行人”真多

  到成都的坐票没了,面对600多元一张的卧铺票,平时省吃俭用的他们,这一回没有丝毫犹豫。

  躺在卧铺上,大家都没有睡意。此时,他们对到成都后怎么才能到灾区,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只想着,能坐车的就坐车,路不通的就徒步。有什么活适合自己做,就做什么活。车厢里的人都在议论着地震的灾情。

  在议论中,他们得知同车厢的另两个人和他们一样也是自费到灾区去救灾的。其中一位来自南京的朋友说,在成都有一个他老乡出资组织的志愿者联络站,能给大家提供服务,这让陈江他们的心踏实了不少。

  第二天中午,他们来到了成都,在志愿者联络站,他们遇见了二十来名先到一步的志愿者。根据联络站和前线抗灾指挥部的联系,他们将前往安县秀水镇。在联络站帮助租车辆的同时,大家开始分头采购方便面、火腿肠、矿泉水,常用的中暑药、肠胃药、消炎药。不久,又陆续来了十多人。一行三十多人结伴在下午3点多坐上了一辆中巴车。一支没有名号、没有任何标志甚至相互间都不知对方来自哪里的志愿者队伍,就这样向安县秀水镇进发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当晚6时,他们来到了秀水镇。在秀水镇,陈江一行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晚上就睡在秀水中学的操场上、教学楼的走廊上,早餐和晚餐大家一起动手做,中餐就在救灾的山村里吃自带的方便面、干粮。

  陈江说,在秀水镇的每一天时间里,他不时感受到志愿者队伍里那种团结互助的氛围。他们到秀水镇的当晚,得知有新队员要加入,老队员就多烧了米饭。谁没带被子,其他人就主动拼铺。有位姓包的志愿者还买了一百公斤的大米和不少熟食。在他们的队伍中,有不少是退伍的老兵。这些退伍的战士有过抢险救灾的经历,在救灾中成了大家的好老师,不时会给大家提醒和指导。

  在灾区,志愿者们谁也没有分你我,活儿不要谁安排,也没有谁安排,人人抢着干,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救灾!

  多扒一把粮也是安慰

  面对灾情,让人感觉不到疲劳。这几天,抢挖压在废墟下的粮食是陈江他们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不少灾区百姓来说,废墟下的粮食也许是他们唯一的财产了。有的灾区百姓家,光清理废墟就要好几个小时,再把粮食一把一把装袋。有时,几百公斤粮食,光装袋的时间就得花上两三个小时,而这都要弯腰。

  陈江说,和解放军战士当初救人相比,他们已轻松多了。其中有一户人家,粮食被压在楼梯下,楼梯上压着水泥板,由于他们没有起重设备,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不得不一个人钻进去,在只容得下一个人的空间里把粮食一把一把传送出来。陈江说,面对废墟,面对灾区百姓能多挖出一把粮食,也是对灾区百姓,对自己的一种安慰。

  烈日下,风雨中,他们没有停歇,搬运救灾物资,帮助灾区群众搭建临时住所,清理危房……

  志愿者的一举一动,深深地感动着灾区人民,灾区人民的行为同样感动着陈江他们。

  5月27日一早,陈江和几名志愿者看到街上有黄瓜销售,就决定买些黄瓜。一来可以带在身上充饥解渴,二来可以在晚上做菜。他们在一位老奶奶设的小摊上买了10公斤黄瓜,按照市场价,他们掏出20元钱。就在老奶奶准备接钱时,老奶奶的目光突然在他们的迷彩服上停住了。当老奶奶得知他们是前来救灾的志愿者时,一把将钱挡了回来,任凭他们怎么说,老奶奶就是不肯收。就在他们偷偷把钱放下后,老奶奶还是一拐一拐追了两百多米,喊着:“亲人呀,我的一点心意!”最后他们几乎用央求的口气了,老奶奶才勉强收了两元钱。

  27日,他们在新平村抢挖粮食到中午了,正准备开始吃方便面,天突然下起了雨,他们又马上投入到帮助抢收灾民刚刚晾晒的麦子。到两点多,他们蹲在路边,再一次开始吃起方便面时,废墟旁走来了一队村民,村民们送来了热气腾腾的白煮鸡蛋。看着挂满伤痕的脸,看着倒塌的房屋,陈江说,又怎么咽得下。他们一一婉拒了。

  28日下午,已连续五天没有好好休息的陈江、陈其林、陈彬和其他同到秀水镇的志愿者一起回到成都休整。

  在和前线指挥部联系后,29日一早,他们又赶赴茂县。说起此次前去灾区救灾,陈江说,其实支援灾区的方式有很多,只要尽力就好,他们也只是尽自己的一分力而已。在电话里,他说,他们三人打算在灾区至少战斗一个月。

  每天晚上,陈江都会给妻子王怀建发一条短信,这成了他们新婚最幸福的时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民间 00015 三位磐安农民
结伴赴川救灾
■报道组 陈一波 2008-6-5 浙江日报000152008-06-0500023;浙江日报000152008-06-0500003;浙江日报000152008-06-0500029;浙江日报000152008-06-05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