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一个农民的“稻米王国”
· 34岁的全国种粮大户
做农民是“很朝阳”的事业
· 让中国的仓禀丰实
种粮也要有“社会责任感”
· 到东北找“粮仓” 每日提供20万人一天的口粮
· 海外“包田”渐入国家战略 非洲需要“真正懂得”种粮的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到东北找“粮仓” 每日提供20万人一天的口粮
  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富裕县,是丹顶鹤的栖息地,著名的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有一部分就分布在那里。当地的许多道口,都有为丹顶鹤专门留出的通道。

  今年,林万康看中了那里的好水土,以订单农业的形式,建起了一个27000亩的水稻基地。他每年供应给宁波市场的大米,就有很大一部分出自那里。加上在芜湖、铅山等地的生产基地,他测算了一下,每天能往宁波地区提供约50吨的大米,相当于20万人一天的口粮。

  来自杭州市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的消息:5月上旬,杭州粮油市场大米价格呈高位振荡。安徽和江苏产的晚粳米价格较前期略有下跌,泰国大米的价格则继续创出新高。

  伴随着国际米价的高歌猛进,中国的粮价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但是因为石油价格上升传导到化肥,以及人力成本的提高,都使得农产品的成本增加。

  在安徽和黑龙江的粮食产区,土地流转的费用和劳动力成本比浙江低很多,“包地”效益明显。

  林万康算了一笔账,从东北收购来的稻谷,即便算上加工和运费,运到浙江的成本差不多是每公斤2.5元,到市场上卖照样还有一两块钱的利润。

  基于这样最简单的商业判断,他和许多浙江农民一样,开始到省外种粮。从2000年开始,就不断有浙江企业和种粮大户跨省包田,然后返销浙江。

  “慈溪的粮食自给率是22%,剩余的78%要从外地调入。”慈溪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许开华说。同样的情况,也得到了省粮食部门的证实,浙江目前每年的粮食需求超过150亿公斤,但自给率只能过半,另外的缺口需要从省外引进补足。

  在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候,遍布全国的“浙江粮仓”输送回来的大米,不仅解决了部分粮食缺口,对稳定粮价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到东北找“粮仓” 每日提供20万人一天的口粮 2008-6-4 浙江日报000102008-06-04000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