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抗震救灾特别报道·亲历
3  4  
PDF 版
· 孩子在,希望就在
· 孩子:快乐,有着大不同
· 走进“帐篷社区”
· 今夜,我找回了快乐
· 来自浙江的
六一节礼物
· “苹果女孩”们的明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6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走进“帐篷社区”
组成这个社区的200多顶帐篷,部分是我省送去的

本报记者 刘刚
  “有余震。”李华运突然中断了谈话。“不用出去吧?”看着屏气凝神的李华运,我紧张地问道。“没啥子关系,这里安全的。”他一笑说。

  其时是今天下午2时多,青川发生4.0级余震,距离我们抵达青川县城仅1个多小时。

  李华运住在一个由200多顶大帐篷搭建起来的临时社区,它位于青川县滨江广场,这里依水傍山,是青川县居民平时举家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地震后,这里成为青川县的一个临时居民安置点。偌大的广场上,整整齐齐搭起了200多顶大帐篷,一顶帐篷可以住七八个人,一共安置了400多户。为了方便老百姓生活,还成立了一个临时社区居委会。

  “每人每天一斤米,每月300元,煤气、自来水都通,政府想得真周到。”谈起现在的状态,老李很知足,没有一点怨言。“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他反复对我说,12日发生地震,政府14日就开始搭建帐篷,现在,大多数居民都住进了帐篷,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分。

  从李华运的帐篷里走出来,我边走边找临时居委会所在地。老李告诉我,从今天早上开始,社区工作人员就在临时社区党委书记李成菊的带领下发放生活费,中饭都顾不上吃。

  “她命大啊,住在四楼,房子都塌了,她和两个邻居手牵着坠下来,居然没事。这些天,她每天都在忙社区的事情,家里也顾不上。”老李说。

  社区里很安静,马路边上有一些卖菜和日用品的小摊,还有一间名为“自强发廊服务点”的敞开式帐篷,帐篷外的大幅标语牌醒目地写着“免费为亲人子弟兵理发”。帐篷内,理发师正在为一位老人细心地理发,老人的面容祥和平静。

  找到李成菊的时候,她还在忙。等了一会后,李成菊结束了手头的工作,带着记者又走回了帐篷区,边走边跟记者介绍着帐篷区的情况。“自来水出水厂前,都经过了严格消毒。每天,卫生监督人员还要过来检测,我们还给居民免费发放了消毒片,双保险。”“电什么时候能通呢?”“暂时还没通电,因为考虑到帐篷太密集,不是很安全。但晚上广场上的路灯、景观灯都是开的,可以提供点光亮。”

  李成菊又带着我走进了一间帐篷。“这顶帐篷就是你们浙江送过来的。”李成菊告诉我,这些帐篷来自五湖四海,为青川人民遮风挡雨。“我们感激不尽,感激不尽。”她连连说道,声音哽咽。

  (本报青川5月31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抗震救灾特别报道·亲历 00006 走进“帐篷社区” 本报记者 刘刚 2008-6-1 48256F32002924A64825745A00427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