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抗震救灾特别报道·亲历
3  4  
PDF 版
· 背着希望向前走
· 用一朵花开的时间感悟生命
· “老杨头”家的帐篷生活
· 灾区的半个月,我们这样度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老杨头”家的帐篷生活
本报记者 应建勇
  “吃早饭喽,快起来。”

  “让我再眯会儿么。”

  ……

  自5月13日以来,人称“老杨头”的杨满堂每天早上少不了吆喝爱赖床的外孙侯典起床,这差不多已经成为了他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余震不断,担忧不断,在广元街头,帐篷是如今能看到的最多的景观,密密麻麻,一个紧挨一个。“老杨头”一家的帐篷搭在人民北路市总工会广场。今天,记者走进“老杨头”家,感受这户寻常“帐篷人家”的不寻常生活。

  “老杨头”其实不算老,今年才59岁。他的家在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大广村。5月13凌晨,急性阑尾炎发作的他被紧急送到城里,在“帐篷医院”里动了手术。

  “老杨头”共有4个女儿,其中老三老四都在广元工作。动完手术,他就住进了老三杨清蓉“家”——眼前的临时帐篷。

  记者看到,帐篷内铺了两个床垫、一张竹席。“只有9个平方,里面要睡6个人。”杨清蓉告诉记者,丈夫外出了,帐篷里除了父亲、自己、儿子侯典,在广元做窗帘生意的三姐一家三口也住在这里,“我家的房子就在马路对面的 5楼,现在阳台的地面上有条很大的裂缝,可以看到4楼的阳台。”

  早上6点,杨清蓉起床后就会从帐篷里回到家中,烧好早饭,马上返回,中饭、晚饭也是如此。杨清蓉在当地一家房产公司做销售员,地震后一直放假在家。

  杨清蓉8岁的儿子侯典已经上小学二年级,学校至今一直没有复课,他每天和年长他4岁、同住一个帐篷的表哥杨攀一起玩耍。

  在帐篷内坐得闷了,杨清蓉也会陪父亲出去走走,“这几天刀疤好了点,可以出来稍微走动走动。”杨清蓉说,出门其实就是去人家的帐篷里看看,和熟识的人聊聊天,或者是打打牌,搓搓麻将。

  要不是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老杨头”其实早就回乡下去了。家里的几间平房不能住了,80几岁的老母亲和老伴也都住在村头的帐篷里。4亩麦子也该收割了,“看来今年是种不成水稻喽。”

  不过现在最让“老杨头”担心的,还是两个小外孙的读书问题。学校一直没有复课,不但误了功课,而且两个顽皮的男孩经常跑到外面玩,“现在余震不断,很担心他们的安全。”

  “我们希望能尽快结束这段难忘的帐篷生活。”“老杨头”告诉记者,女儿杨清蓉去年已经买了一套新房,这次在地震中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他们准备等余震停息后,先租个房子,等把新房装修好了,再搬进去。

  在“老杨头”全家看来,只有回到自己的房中才会安心,因为那里才是真正的家,才是真正的生活——平静而又美好。

  (本报四川广元5月30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抗震救灾特别报道·亲历 00006 “老杨头”家的帐篷生活 本报记者 应建勇 2008-5-31 48256F32002924A648257459004C837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