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资讯
3  4  
PDF 版
· “人工语言”解读下沙新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5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人工语言”解读下沙新城
□ 潘连魁\文
  如今,杭州下沙新城,宛如青春少年样样红!

  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是一处宜业宜居宜学的世界第9大湾区;这是一座朝着国际化、现代化、人文化为建设目标的新城。

  她烙下15年足迹,从襁褓中的婴儿已经成长为风华正茂的青春少年。这是杭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总体部署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科学发展观在杭州市的生动实践,是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的核心区。

  解读一座少年之城并不容易,被误读和涂改的事难免会发生。为增进磨合,先预览一段短文:

  在我太太眼里,两岁的儿子简直是语言大师,因为他会造词儿。比如,吃饭前会挥舞着双手大喊“红黄红黄”,那表示他要自己的专用勺子:一只是红色的,一只是黄色的。得到勺子之后,他会接着喊“啊欧啊欧”,那表示他要看儿童节目《天线宝宝》。《天线宝宝》中的小主人公们经常会发出“啊欧啊欧”的惊叹声。

  哲学家把他人难以理解的语言叫“私人语言”。在现实生活中,不仅小孩用“私人语言”,成年人其实也没少这么干。事实上,依照德国哲学家兼数学家莱布尼兹的看法,人类大部分的争论都是由语言问题而导致的。莱布尼兹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设计一种犹如数学一般精准的“人工语言”,当人们有了分歧的时候,不要用日常语言争个耳红脖子粗的,而是大家心平气和地坐下来,用“人工语言”如算数学题一般地算一算,自然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今日,本文将摒弃“私人语言”,秉承“人工语言”,愉悦解读下沙新城元素,使人们认识下沙新城,走进下沙新城,眷恋下沙新城。

  “人工语言”解读

  下沙新城

  □ 潘连魁\文

  杭州东边之城

  下沙新城 ——

  一、下沙新城在杭州城东边

  在省会城市杭州的东边,就是人们熟悉的汽车东站再往东20分钟左右的车程;再过两年地铁通了,10多分钟足矣,那个地方就叫下沙新城。它一面临着钱塘江,是杭州城的东大门,也是钱江大潮观潮的胜地。

  经过15年的奋斗,下沙从围垦沙地,变成了一座总规划面积178.08平方公里的新城;至2020年居住人口将达到60万,将成为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世纪大学城、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

  二、下沙新城来历

  对于杭州城来说,下沙新城处在钱塘江下游;从版图上看,既宽广又安稳,颇有兴旺发达之寓意,是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坐标之一。

  很久以前,这里没有“下沙”这个名词。曾几何时,那个自由迁徙的年代,外来人们通过江滩围垦后,安营扎寨,大片沙地可以播种作物,并获得了较好收成。因为钱塘江对这方沙土来说,上下游是它们最为具体的参照物,所以就出现了钱塘江靠上游沙地叫上沙,而今上沙是下沙街道的一个社区;靠钱塘江下游的沙地叫下沙,下沙汇集的人气大大超过上沙,后来成为杭州市江干区的一个镇。开发区诞生后,下沙成为街道,隶属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但“下沙新城”的名声响誉海内外。

  三、进入下沙新城主要道路

  (一)从杭州汽车西站出发,由西往东,途经天目山路、环城北路、艮山西路、汽车东站、艮山东路、下沙大街(6号大街),基本上是双向6车道~8车道,快速公交、普通公交齐全。

  (二)从杭州汽车北站出发,入莫干山路由北往南,然后在文一西路横向莫干山路接壤德胜路,由西往东(经过德胜中路、德胜东路),直达下沙新城学园街;继续往东就跨过正在建设中的钱江九桥(今年底竣工通车),10分钟车程后,便来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实施的“主攻江东,决战江北”三年行动计划中的江东区块。

  (三)从杭州汽车南站出发,入秋涛路往东,然后往南进入婺江路再往东就进入钱江路,继续往东就延接杭海路,右拐直接来到下沙大街。

  (四)在下沙新城的北面,有沪杭等高速进入;同时在南面有杭甬高速、杭金衢高速、绕城高速、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高速汇集,经过下沙大桥进入,南北贯通;距离机场15分钟车程。可以说,下沙新城坐拥现代化高速交通网络的枢纽之中。

  (五)人们都知道,钱江新城在杭州城的南面,而下沙新城就在钱江新城下游的靠东方向。两年内,下沙新城与钱江新城依托钱塘江,由东南沿岸开通沿江大道(下沙新城范围的沿江大道已经建成)。届时人们穿梭两新城之间,在饱览钱塘江的同时,只要10多分钟的车程。

  (六)至2010年,杭州地铁一号线开通,下沙地铁站有下沙新城西站、中心站、东站、文泽路站、文汇路站、迎宾路站和16号路站共7个站点。

  下沙新城 ——

  青春少年之城

  一、下沙新城的街、路崭新命名

  正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盛成皿所说的那样:“下沙,是座年轻的副城,经过15年的发展,现在进入到青春发育期。”

  青春少年之城富有朝气,没有历史包袱,没有保护文物的内容,在洁白无瑕的白纸上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宏伟蓝图,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蕴涵其中。进入下沙新城,别的不说,你会发现东西走向的道路以“街”命名,南北走向的道路以“路”命名,简洁明了,易记易辨。

  二、下沙新城发育的三个关键时期

  (一)孕状起步(1993年至1999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身,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杭州钱江外商台商投资区。1993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在投资区下沙区块设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区带区乡镇管理(1999年至2003年)。1999年8月1日,经杭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江干区下沙镇委托开发区管理,自此进入了实施区带乡镇管理的开发建设阶段。2002年4月,江干区白杨街道在开发区成立,同年12月委托开发区管理。2000年4月,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经国务院批准在开发区设立。同年8月,省政府批准在开发区建立下沙高教园区。2003年6月,根据省委、省政府打造“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杭州市委、市政府调整部署,江东工业园区继续由开发区实施开发建设,江东区块面积达380平方公里。

  (三)实施从“建区”到“造城”的战略转型(2003年至今)。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杭州市委、市政府为开发区确立的“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世纪大学城和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三大目标,2003年起实施由“建区”向“造城”的战略转型,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下沙新城青春发育期如日中天,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下沙新城 ——

  宜业宜居宜学之城

  一、宜业:软硬实力并驾齐驱

  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次肯定我国“软实力”(Soft Power)不断提升以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决策层审时度势提出了夯实“软实力”的具体举措,一是解放思想,突破固有的认识局限;二是传承原有文化,重视本地资源挖掘;三是形成本地区向上、开放、包容的文化品质。

  (一)经济实力。1.经济总量迅速增长:2007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达到7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31家,投资创办项目52个;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250亿元和1237.8亿元,分别比15年前增加了1470多倍和1740多倍,财政收入达到41.45亿元,是1995年的188倍。2.经济结构明显优化:2004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仅为6.66%,通过贯彻落实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手抓”的方针,到2007年,三个产业结构调整为0.66︰84.60︰14.74,产业发展整体出现了“退一优二进三”的趋势。3.经济效益大幅提高:2007年,实现总利润61.4亿元,上缴税收41.5亿元,比1996年分别增加了48倍和41倍。

  (二)产业集群快速形成。实施“工业兴区”战略,围绕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和食品饮料四大产业集群。

  (三)集约发展和谐推进。以“环境立区”战略为引领,技术进步率保持较高水平;集聚效应明显;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效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四)未来发展的三大优势。1.外部优势:开发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距华东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及杭州内河航运中心均在10公里以内;明年拟建成的沪杭快速轨道交通网,将使两地的时空距离缩短至40分钟之内;3条铁路以及多条高速公路与上海对接,将进一步增强沪杭的“同城效应”。2.内部优势:尖端的是人才优势,拥有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园区“杭州下沙高教园区”,高校云集、人才荟萃,是全国与大学园区联系最为紧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加坡杭州科技园合作项目于2007年7月5日签约,12月12日正式启动,吸纳企业300家至500家,BPO成为主角(BPO是基于信息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服务外包),有3万名至5万名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等从业人员。3.出口优势:主要是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实行“境内关外”一系列优惠政策,是海关实行封闭管理的特定区域,运作按电子报关、口岸直达方式进行。

  二、宜居:世界第九大湾区名副其实

  (一)下沙新城人居环境被称之为“世界第九大湾区”。下沙新城位于杭州城靠东钱塘江岸边,沿江观景带绵延达14公里(即已经建成的沿江大道)。类似这样紧贴港湾的人居环境,至今被世界人居业内称雄的有八大港湾,它们是:纽约的长岛、洛杉矶的比佛利山庄、悉尼的双水湾、东京的东京湾、新西兰的霍克湾区、布里斯班鲁沙湾区、吉隆坡的布茹拉湾、香港的浅水湾等。因此,下沙新城宜居的独特环境,被誉为世界第九大湾区,乃属名副其实。

  (二)下沙新城的人居愿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主攻江东,决战江北”三年行动计划以后,全面加快了造城的步伐,实施从“经济居住区”向“高尚居住区”升级。在天然2000亩湿地生态公园的基础上,在新城中心规划一个占地约600亩的生态观景湖,同时提供2000亩的江景宅用地。三年,基本完成下沙新城的基础设施配套;五年,下沙新城将初具规模,城市功能配套完善、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的花园式生态型下沙新城基本建成。

  (三)下沙新城迈入“大盘时代”。下沙新城外来房企VS本土房企,2007年出让住宅用地1425亩,销售面积80多万平方米。下沙新城人居大盘一个接一个,譬如继世茂·滨江花园70万平方米开发之后,南京朗诗·国际街区、北京金隅野风·观潮时代、保利地产大鳄等先后入市。保利地产分4块,总建筑面积达86万平方米。目前在售的有华元·梦琴湾、野风·海天城、理想伊萨卡、多蓝水岸等楼盘约200万平方米,今明两年下沙新城房源供应量将突破370万平方米。一言以蔽之,选择下沙新城,买的是未来,待到地铁通了以后,再想买未来抑或已经为时过晚了。

  (四)城市功能凸显魅力。1.下沙新城有各类医疗机构50多家,综合医院4家,其中占地52亩的浙江省东方医院下沙医院具有一定规模,系三级甲等医院。至2010年,下沙新城将设置2个社区服务中心、20~2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比较完整的医疗网络全覆盖新城。今年初,下沙新城启动建设建筑面积16.68万平方米、总床位数达到1200张、与国际现代化医院接轨的示范性三级甲等医院。2.商业“航母”悄然起锚。都尚购物中心在下沙新城开张迎客,这是继物美超市之后第二家大型购物超市在这里亮相。下沙新城核心的标志性建筑——杭州东部国际商务中心正式启动建设,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该工程分两期施工,一期为市民服务中心,二期为商务中心。福雷德广场占地55200平方米,项目包括广场公寓、时尚生活购物中心、精装酒店小户型、20000平方米的地下超市、10000平方米娱乐城、5000平方米的数码家电广场等。3.上岛、两岸、刘家厨房、豪尚豪、肯德基等一批名家名店陆续登陆下沙新城。

  三、宜学:下沙高教园区声名远扬

  如今,人们提及下沙新城,自然就会联想到高教园区,这是下沙新城经过7年时间积累的文化下沙资源优势,也是下沙新城具有的鲜明特色。

  目前,下沙高教园区有14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达16万之多。与此同时,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打造“文海”教育品牌,在现有4所小学、2所中学、4所民办学校的基础上,至2010年新建3所中学、4所小学、4所幼儿园,健步迈向大学城时代。

  高教园区的崛起,使下沙新城蓬蓬勃勃。一方面,人气指数明显抬升,每年有数以万计的青春少年入驻新城;另一方面,高教园区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零距离,大大提升了开发区的知识和科技品位;各大企业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和互动成为一种双赢。2008年1月21日,省教育厅授予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工作站”称号。至此,下沙新城快速形成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风险投资和政府“六位”一体的新型合作创新机制格局。 (作者系基层资讯部主任)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08 “人工语言”解读下沙新城 □ 潘连魁\文 2008-5-29 浙江日报000082008-05-2900014;浙江日报000082008-05-2900015;浙江日报000082008-05-2900025;浙江日报000082008-05-2900028;浙江日报000082008-05-2900018;浙江日报000082008-05-2900019;浙江日报000082008-05-2900016;浙江日报000082008-05-2900026;浙江日报000082008-05-2900020;浙江日报000082008-05-2900017;浙江日报000082008-05-2900027;浙江日报000082008-05-2900021;浙江日报000082008-05-29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