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我在这里很温暖”
· 我国发布第十一批新职业信息
· 长春对酒后驾车人员通过媒体曝光
· 赈灾义卖
· 口腔有白斑,
癌变几率多大?
· 董光华同志逝世
· 上海公交车
对喷雾剂、摩丝说“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嘉善县广元民工子弟小学是《洪记者当班》栏目的联系点,四川大地震发生后,这所特殊学校的师生们会遇到什么困难?记者为此牵肠挂肚——
“我在这里很温暖”
本报记者 洪加祥 嘉善县报道组 徐雪娟
  为上学,女孩独闯浙江

  上周,15岁的女孩秦蜻几乎都是在汽车上度过的。她从广元市苍溪县五龙镇的家中出来时,刚好经历了一次余震,家里的房子也被震塌了。之后,她向住在山上帐篷里的爷爷问了爸爸在浙江打工的地址,拿出一直舍不得花的妈妈给的压岁钱,步行出山。

  起初,瘦弱的她并没想到千里迢迢到嘉善寻找在木业公司打工的父亲,而是擦去危房倒塌留在头发上的灰尘,拎着书包艰难地走到永宁中学,要找自己那个初二(3)班。然而,自从“5·12”过后,校舍震塌了,自己这个班和整个学校就再也没有响过上课的钟声。

  她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孩,一连两周不上课,她觉得自己简直要疯了。当时,她决定到广元看看,那里的学校是不是复课了。然而,到市里一看,许多学校因校舍是危房,帐篷又没能及时运到,要马上复课看来一下子不可能。为此,她突然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独闯浙江,到父母身边去读书!

  上周的7天里,女孩秦蜻靠着一本初中学过的地理书,一直颠簸在四川开往浙江方向的汽车里,不停地上车、下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终于在昨天早上到达嘉善县。

  见到父母的第一句话,她竟然是:“你们这里好啊,没得地震,不用害怕。”当父亲知道自己的独女竟然是为了能上学,从四川老家特意赶来的,流下了热泪,他觉得女儿经过大地震后,懂事不少,也长大了不少。

  为家乡,我们应该多做点事

  前天中午,爸爸带着秦蜻来到了嘉善县广元民工子弟学校。副校长马兴勇说:“全国人民都在支援四川灾区,广元学校理应为家乡多做点事,你今天就去上课,学费、午餐费全免了。”

  来到8年级二班时,全班同学热烈鼓掌欢迎秦蜻。班主任范老师还对她进行了心理辅导,告诉她:这里离四川很远,没有地震,不要害怕。同学们还围着她让她讲独闯浙江的故事。秦蜻事后告诉记者:“同学们对我这么好,我心里温暖得很,不再害怕地震了。”

  记者问秦蜻有什么困难?她说:“嘉善这边这学期的课程都上完了,而我们那里还没上完,脱了半个月的课,希望能补上。”记者马上与学校进行了沟通,马副校长当即表示:“脱掉的课,组织老师帮她。”另一位灾区来的孩子吴林则向记者反映:暑假就要到了,许多孩子肯定会来父母身边,但多数父母在此打工,呆在出租房没有空调、电扇,肯定很热,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上的热心人士能组织一些活动,让从灾区来的孩子过一个愉快的暑期。

  对于孩子们反映的问题,县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教育部门表示,今年准备为灾区来的这些孩子,办一个特殊夏令营,到时,一定请他们来参加。

  大家都来帮帮受灾师生

  在这次大地震中,广元民工子弟小学师生的损失是巨大的:全校有500多名学生以及9名教职工的老家房屋遭受损坏;人员伤亡多人;但教师们强忍悲痛,为了报效国家,服务家乡子弟,一定要办好这所学校。

  在简陋校舍面前,记者听到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正午时分,记者特意到食堂走了走,发现有的小学生因家里受灾吃得比较简单。

  听说这些,当地的新世纪学校负责人当即表示,明天将发动该校师生组织一个手拉手活动,帮助生活困难的广元民工子弟小学特困生,送一些学习用品等;“新嘉善人”管委会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6月1日,将组织一场特殊的献爱心活动,帮助广元民工子弟小学等受灾川籍师生克服困难,共渡难关。”

  (本报嘉善5月28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11 “我在这里很温暖” 本报记者 洪加祥 嘉善县报道组 徐雪娟 2008-5-29 48256F32002924A648257456003A8A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