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抗震救灾特别报道·国内
3  4  
PDF 版
· “对地震灾区的
学生来说,希望仍在”
· 解读震后热点问题
· 余震频发——“有震感的余震可能持续1至2个月”
· 疫情风险——“防止大规模传染病流行把握较大”
· 善款善用——“决不允许捐赠款物‘跑、冒、挪、贪’”
· “战地家书”抵万金
· 孤儿收养——“待灾情稳定后,方能适时启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余震频发——“有震感的余震可能持续1至2个月”
  焦点关注:

  截至26日12时,汶川地震主震区共监测到4级以上余震182次;25日青川县发生的6.4级余震,造成多人死亡,近千人受伤;27日16时多,四川青川县、陕西宁强县再次发生5级以上余震……面对种种严峻事实,震情还将持续多久?

  权威判断:

  来自中国地震局的分析表明,目前余震带的总体分布大致是北东走向,长度约300公里,余震从南到北大致分为3段,南段是汶川一带,活动最强,北段是青川一带,中段是北川一带。

  “余震衰减较慢”已成为这次地震震情的一个显著特点。

  中国地震局权威人士表示:“总体认为,再次发生与主震同样震级大小的余震可能性不大。”“但有震感的余震可能持续1至2个月。”

  专家点评:

  “汶川大地震特征之一是发生逆冲运动,成为罕见的冲断层地震。由于逆冲运动应力释放比较缓慢,所以余震密度大、持续时间长。”——中国地质科学院董树文、张岳桥等专家

  “即使是预测余震,也并不比预测主震容易。”——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运泰

  “由于地球的不可入性、地震孕律的复杂性、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加上科学研究统计样本获取的极端困难性,地震预报到目前仍是世界难题。”——地震局人士

  最新进展:

  截至目前,地震监测部门已在四川震区进行了加密的流动测震观测。目前已完成了44个测震流动台,这些观测数据已通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实现全国共享。

  在GPS观测方面,已建设了6个连续观测站,同时对145个流动观测点进行了加密观测。

  另悉,针对汶川地震可能诱发大量地质灾害,国土资源部已决定从全国各地派遣21支防治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对灾区县城、乡村和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和救援人员集中地区,重点流域、交通干线和重大设施等地,地震后新发生的和存在隐患的滑坡、崩塌、巨大滚石和泥石流进行重点调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抗震救灾特别报道·国内 00006 余震频发——“有震感的余震可能持续1至2个月” 2008-5-28 浙江日报000062008-05-28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