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抗震救灾特别报道·回家
3  4  
PDF 版
· 我们把亲人接回了家
· 爱心接力,亲人平安回家
· 欢迎来到
温暖的家
· 营养饭菜,适合亲人口味
· “全力让四川亲人早日康复”
· 不要急着去医院
探望灾区伤员
· 紧急手术,保住女孩耳朵
· 27小时,爱满车厢,情动浙川
· 每个病房,配备心理医生
· 紧急抢救,院士参加会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本报记者跟随“救022”次列车,记录了这一次特殊的爱心之旅
27小时,爱满车厢,情动浙川
本报记者 汪成明
  今天下午6时,昨天从成都启程的“救022”次列车比原计划提前40多分钟到达杭州火车站。

  281名地震伤员,101名浙江医护人员,100名四川医护志愿者,134名昆明铁路局员工,共同奏响了2000多公里的爱心旅程。爱在车厢里流淌,情在空气中弥漫。全程跟车采访的本报记者记录下了27小时的点点滴滴——

  25日下午3时20分:

  “妈妈,请把我抱紧些”

  小手紧紧抱着妈妈的脖子,1岁零6个月的小男孩高志豪上车后就睡着了。因为地震,小志豪面部神经瘫痪。妈妈蒋敏说,地震后,孩子睡觉就再也离不开她了,每天晚上睡觉都要把她抱得紧紧的。

  对列车震动充满恐惧的还有重病患者、四川阿坝州茂县残联主席羌族人朱世泉,在大地震的那一刻,他被摔到了二楼,腰椎出现压缩性骨折,这位体格健壮的汉子,如今只能痛苦地躺在列车上。

  火车开动后,他心情有点烦躁,要求医生把他的铺位用绳子绑起来。很快,列车员就为朱世泉编织了一张“安全网”,并轻声地安慰他。陪同他的侄儿罗柏贵小声说,“叔叔是害怕火车震动的感觉。”

  列车离开成都不到20分钟,广播里就传来了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马伟杭的声音:“现在我宣布,‘救022’次列车现场指挥部成立,由我担负总指挥”。他平静的声调,让原本骚动的车厢安静下来。

  26日凌晨零点:

  第一次执行这样重要的任务

  夜深了,伴随着火车有节奏的咣当声,车厢里的乘客都进入梦乡,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呼吸声。

  作为现场总指挥部的10号车厢,依然灯火通明。刚刚从平武等地重灾区参与抢救病人回来的医疗队队长王平,巡视完伤员后坐下来埋头翻看每个病人的详细病历。“18个危重病人,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王平感到责任太重了。从医25年,像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

  5月14日随省卫生厅组织的医疗队赴川参加抗震救灾,转战了平武、南坝等多个重灾区,不少时候医疗队员是冒着生命危险参与抢救伤员,他们小组先后完成了60多次手术,挽救了60余条鲜活的生命。

  记者走过大部分车厢,伤员和陪护家人都沉沉地睡熟了。只有车厢值班医护人员在轻手轻脚四处巡视着伤员。刚刚换班的浙医二院医生李丹阳坐到车厢一角,刚坐下不久就睡着了。同车的值班医生范军强说,“她太累了,一个女同志,转战四川重灾区已经12天了,儿子才两岁,丈夫下派到外地工作,李丹阳一直牵挂年幼的儿子。”

  在车厢中部的接口处,记者迎面碰见列车上的女警长姜丽芸,从警多年来,她第一次执行这样重要的任务。同行的警官说,她刚刚荣获昆明铁路公安局“十佳青年民警”称号。姜警官说,进入深夜的巡逻密度明显加大了,除了为有需要的乘客提供服务外,更主要是看看车厢内是否有异常。

  来到7号车厢时,只见002号列车员一阵风似地跑过记者身边,手里还拿着一块肥皂。原来是病人王群芳突然出现大便不通、腹部坠胀疼痛的症状。记者赶紧跑上前去才发现两名护士忙得满头是汗,他们想尽办法,结果都不理想。病人疼痛仍在加剧,接过肥皂后,两位年轻的护士顾不上脏,马上用手帮助病人抠出大便。病人的大便终于畅通了,现场的医护人员松了一口气。后来记者从胸牌上看到,这两位年轻的护士是来自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董静和徐佳。妻子连续7天不通的大便终于通了,与妻子一起赴杭医治的丈夫感动得热泪盈眶。

  26日凌晨5时10分:

  浙、川、湘三地接力救援

  “请成都的医务人员立即把简易呼吸机送到13号车厢。”刚刚睡下不久的记者,就被车厢广播里急促的通知惊醒,马上一骨碌爬起床,往13号车厢跑。

  车厢里已经涌进了20多名医护人员,现场气氛紧张。来自浙医一院的急救专家陈俭正在给病人做强行呼吸。“病人的血氧浓度只有70,快,马上鼻孔插管,准备输氧。”

  “请让开,呼吸机来了。”说着,扛着30公斤重简易呼吸机的成都第三人民医院男护士秦立强,冲到病床前,把机器通上电,接通呼吸管,病人的脸色逐渐有了血色。

  抽痰,输氧、注射,旁边的丁礼仁医生不停地呼唤着“方兰泉”的名字,督促病人保持清醒。经过20多分钟的抢救,这位名叫方兰泉的病人苏醒过来,此时离专家抢救已经过去了整整40分钟,病人血氧浓度越过了安全线。所有人悬着的心都才放下来。

  考虑到途中病情随时可能恶化,原来备用的两瓶氧气可能不够用,指挥部立即通过专用电话,与前方的湖南株州火车站取得联系。一个小时火车到站后,株州市卫生局主要领导亲自押车火速为专列送来了两瓶医用氧气。

  26日下午4时30分:

  病好后,相邀一起逛西湖

  列车广播里通知,接上级通知,本次列车将提前到达杭州。

  什邡洛水小学四年级学生晓林让父亲张敏扶他坐起来,想亲眼看看杭州的样子。在这次大地震中,由于校舍倒塌,他永远失去了右腿。孩子很坚强,这出乎父亲张敏的意料,学校倒塌后,全班39个同学大多数遇难,所以儿子说,他是幸运者。

  与晓林一样幸运的还有住在隔两张床的罗健,他们是同班同学,在房屋倒塌后,他凭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爬出了废墟。两人都喜欢读书,特别是晓林家里有本西湖民间故事,两人百看不厌。原计划中学毕业后两人来杭州玩。因为疗伤,他们的计划意外提前了。两人隔着两张病床,互相支持,相约病好后一起去逛西湖。

  在两个孩子病床中间住着一位名叫张敏的湔氐中学的初二学生,这位被困在废墟中20多个小时的小大人,是被解放军用手刨出来的。他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治好病,尽快回到学校,学好本领,长大后去当解放军。

  “祝你平安……”车厢广播里传来依依送别的歌声,车厢里充满着病人来到新家的喜悦。正如省卫生厅副厅长马伟杭所说的那样,浙江的医院已经精心做好一切准备,欢迎来自灾区的伤员,那里一定会成为他们温馨的家。

  列车停稳后,记者随着伤员下车。“治好了,赶紧回家重建家园。”我的耳边又响起重灾区汶川映秀镇的重伤员郭志成的话,尽管他在灾难中失去了3位亲人,他说,有那么多亲人关心灾区,大家都感到很温暖。

  (本报杭州5月26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抗震救灾特别报道·回家 00004 27小时,爱满车厢,情动浙川 本报记者 汪成明 2008-5-27 48256F32002924A648257455004EE79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