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抗震救灾特别报道·亲历
3  4  
PDF 版
· 消防部队立了大功
· “专家都敢住,群众就不怕”
· 不眠的篝火
· 为来自家乡的救援队带路
· 我要祝福一位孩子
· 感动白衣天使的“守护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5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感动白衣天使的“守护者”
本报记者 朱海兵
  浙江医疗救援队的心理专家冯斌遇到了他做心理干预工作以来最令他感动的特例之一:一位开军车运送救灾物资的武警战士,由于连日高度紧张,凌晨突然给战友打电话:“小心点,开慢点”,当那个被惊醒的战友去看睡在车上的他时,发现他竟在熟睡,丝毫不知刚才打过电话……

  滑坡山体上飞下的散石、沙土,不时地敲打着车顶、车窗;而所谓的“路”,往往只剩下临河临崖的小半边,有的地方甚至是在泥石流上新辟的窄小公路,只能容下吉普车、救护车勉强通过,前面还不时可以遇到推土机在推开滚石……

  今天上午,浙江在四川平武的医疗队下村为灾民救治,武警浙江总队汽车大队大队长赵九奎又充当起了车队的“排头兵”。面对不断出现的险情,他不时通告后方,或下车察看指挥。

  这样的“开路先锋”和“守护者”,赵九奎和车队的10多名官兵早在14日就开始充当了——由51辆救护车、102名司机组成的浙江援川医疗车队,日夜兼程赶往四川。看似浩浩荡荡很壮观,担任开道和压后任务的武警官兵却是高度紧张。除了加油的几个小时,他们不停息地赶了35个小时、2600多公里,才来到成都。

  “这次随队的官兵全都是精挑细选、业务精干的党员。但青川那段路,我们现在想起来还后怕。”特别是从四川江油绕道青川赶赴平武的路上,因为急着赶到平武去救治灾民,车队决定连夜赶路。“此时我们才切身体会到古人所说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即使是现代公路,也是险峻异常,灾后更是险象环生,不时有塌方、泥石流。”赵九奎告诉记者,他坐在第一辆吉普车上,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一遇到石头阻路,他就和战士下车去抬;遇到塌方等危险路段,他就站在还未停止的塌方前,指挥一辆辆车小心翼翼地通过。

  但余震中不断滚落的岩石,还是给车队带来了不少险情。有一辆救护车被石块割破水箱无法前行,有一辆车则被滚石砸中,所幸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赵九奎和车队总指挥一商量,当即决定弃车前行,“这么长的车队,多一秒钟停留,都非常危险。更何况车上还有灾民翘首苦盼的近百名医疗专家。”

  平时只需二三个小时的车程,车队足足跑了16个小时,赶到平武县城已是次日早上7时。

  更令省卫生厅副厅长张平感动的是,当他率医疗突击队冒险前往重灾区、当时的“孤镇”南坝时,这些平时只管开车的武警官兵,毫不犹豫地又做起了开路先锋,在带头冒着生命危险徒步从滚石堆中探出了一条路的同时,还随身帮助突击队携带了大量医疗物资,使浙江的医务人员一到南坝,就可迅速展开伤员救治与疫情防控工作。到了南坝,因驻地在沙滩上,官兵们又轮流昼夜值班,主动担当了医疗队和附近灾民安置点的安全警卫。

  心理专家冯斌感叹:“这些孩子太坚强,太投入,太令人钦佩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不仅有了安全保障,在灾区援救也更放心,更受鼓舞。”

  连日的疲惫,没有一个官兵喊累退缩,但身为少校的赵九奎昨晚却突然眼角湿润了。他接到了妻子的一个电话,他妻子下午抱着已发高烧的8岁女儿到省妇保医院看病。当护士无意中得知她的丈夫在四川灾区,就说了一句“她的丈夫在四川救援,孩子生病了”,急诊室立刻出现了一条“绿色通道”,所有人主动让路,还纷纷帮着她挂号拿药。    (本报平武5月23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抗震救灾特别报道·亲历 00004 感动白衣天使的“守护者” 本报记者 朱海兵 2008-5-24 浙江日报000042008-05-2400035;48256F32002924A648257452004A4D20[A1-朱海兵≈B1-蒋卫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