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飞机 5月1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2架高空高性能航空遥感飞机飞赴汶川地震灾区,开展遥感监测和灾情评估工作。在灾后相关地区天气状况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航空雷达遥感、光学遥感作为大面积快速获取灾情信息的有效手段,优势十分明显。
中国科学院的2架高空遥感飞机,可分别提供高分辨率的光学和雷达图像,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快速获取大面积灾情数据的能力。此次遥感飞机在灾区陆续传回监测数据,为国家和有关部门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和决策依据。
“北京一号” 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中国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的“北京一号”小卫星立即担负起了重要使命——实拍灾区最新影像。同时,由国家“八六三”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周成虎教授负责技术总协调,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分析灾区遥感影像;随时提供遥感信息和技术服务,高效开展地震灾害评估等研究,为抗震救灾提供技术支持。
“北斗一号” “北斗”系统,是我国独立建造的卫星定位系统。今年2月,“北斗”系统有了国产导航芯片,相关技术又完成一项重大突破,性能进一步提升。
在此次部队的抗震救灾行动中,“北斗”系统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救灾部队携带的“北斗”系统在第一时间陆续发回各种灾情和救援信息,为控制中心及时了解救援部队行进方位并作出正确指挥,提供了有力保证。
“蛇眼” 救援人员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幸存者,把伤害降到最低限度,必须借助一些先进的仪器。目前,国家地震救援队引进了“蛇眼”探测仪。
“蛇眼”的学名叫“光学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光反射进行生命探测。仪器的主体非常柔韧,如同通下水道用的蛇皮管,能在瓦砾堆中自由扭动。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微小的缝隙探测,类似摄像仪器,将信息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利用观察器就可以把瓦砾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生命探测仪 常用的搜索仪器还有另外两种: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和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
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具有夜视功能,它的原理是通过感知温度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因此在黑暗中也可照常工作。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靠的是识别被困者发出的声音。人类有两个耳朵,这种仪器却有3~6个耳朵,它的耳朵叫作“拾振器”,也叫振动传感器,它能根据各个耳朵听到声音先后的微小差异来判断幸存者的具体位置。说话的声音对它来说最容易识别,因为设计者充分研究了人的发声频率。如果幸存者已经不能说话,只要用手指轻轻敲击,发出微小的声响,也能够被它听到。(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