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
千年古镇文体齐头并进
Hongqiao: Culture and Sports Develop Together in the Thousand-Year-old Town
虹桥,一座山海相依的千年古镇,一颗秉钟灵毓秀之气而成的东海明珠。地处国家级风景区北雁荡山南麓,东濒乐清湾深水良港,南接甬台温高速公路,西南距温州机场60公里。全镇面积57平方公里,辖6个办事处、59个行政村、8个居民区,总人口9.8万。
虹桥是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浙江省中心镇、文明城镇、教育强镇、体育强镇,温州市现代化示范试点镇。2007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0.17亿元,财政税收收入5.6583亿元,跻身中国百强镇之列。
近几年,虹桥镇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建设发展迅速,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相继成立了太极拳、门球、木兰拳、象棋、钓鱼、足球、腰鼓、书画、音乐、舞蹈、文学诗词、老年艺术团等20多个协会,会员人数达3000多人,每年自行组织的各项活动达30多次。2005年获省体育强镇,2006年参加市第二届全运会活动乡镇组团体总分第一。
为推进全民健身,喜迎2008北京奥运,今年,虹桥镇党委、政府继2004首届全民运动会之后又隆重主办虹桥第二届全民运动会,运动会的召开将再次鼓舞全镇人民参与健身的热情。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进一步弘扬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
为了增强国民体质建设,提高人们的群体生活。去年,全镇在39个村建有健身苑点的基础上,增加一村、下沿村、潘宅村、八村、邬家桥村、桥南村等6个村的健身苑点,还增加建设了3个篮球场和2个灯光篮球场,全镇共有25个篮球场,使群众体育活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去年还争创了东街村、蒋宅村两个市体育特色村建设。
富裕起来的虹桥人在追求高品位的文化生活时,热衷参与体育的人也越来越多。从5岁的儿童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不分男女老少。在已建成的文化广场,每逢周末都会吸引很多中老年妇女自发组织来锻炼广场健身舞。木兰拳协会荣获去年8月份杭州“青春杯”第5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赛集体项目冠军。太极拳协会获得了去年3月份第2届香港国际武术赛的11枚金牌和4枚银牌。今年4月份,腰鼓协会还参加了香港国际金紫金花杯中老年健身活动并荣获组织金奖。
这里的老年人也不甘示弱,最有名的要数老年门球队了。老年门球队可都是一些五六十岁的农民自发组织成立的。据该镇社会事务管理部负责人介绍,镇上一共有6个门球场,仅东街村就有3支门球队。去年11月,老年门球队还参加温州市门球赛获季军以及参加“雁荡杯”门球赛荣获冠军和亚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虹桥镇文化站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文化站。该文化站建筑面积达到1700平方米,拥有一个藏书2万册的图书馆、300平方米的艺术培训中心和一个配备了40多台电脑的多媒体阅览室,其中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与全国各大城市图书馆联网,成为一座现代的乡村文化教育资源库和信息传播中心,年服务读者约4万人次。站内有全国第一家乡村电子信息馆,该馆已成为虹桥镇广大读者渴求知识的“乐园”。
虹桥镇提出文化建设“1234”工程的23个项目,采取政府出一点、村集体拿一点、民间集一点等三个一点来筹集资金。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的文化广场已建成,占地18亩,集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每年有数万人次在广场开展健身操、拔河等文体活动。还投资30多万元建成温州市首家生育文化馆,日参观群众达到1000多人次。
为了保证农民群众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文化服务权利,镇政府甘愿放弃年租金150万元的虹桥最繁华的商业地段育红路的数间店面,还拿出6万元投资建设了百米宣传长廊,定期布置文化专栏,通过这一固定载体宣传大文化,收到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积极鼓励各村兴建文化阵地,埭下村、瑶南北村和邬家村3家图书室获得了“乐清十佳村级图书室”称号,全镇39个村兴建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富裕起来的虹桥人在精神生活上有新的追求,钟情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开展了广场文艺演出等多形式的文艺活动,出版了《虹桥作家丛书》,《虹桥文学》荣获全省群文报刊杂志类一等奖。镇里先后组建成立摄影、书画、音舞、腰鼓、老年艺术团等协会组织。书画协会每年坚持为群众免费写春联;音舞协会常常组织教育宣传队下乡巡回演出;腰鼓协会敲锣打鼓到农村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老年艺术团演出的节目出新出彩、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寓教于乐。镇里每年都有摄影、书画作品获全国、省、市奖。去年6月份,虹桥书画协会会员黄建水的作品荣获“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大赛”特等奖。
与此同时,群众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繁荣和发展,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组合唱《醉秋》去年获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新虹桥人”艺术团得到较好发挥,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副镇长徐燕十分自豪地说:“这些群众艺术团体,结合镇里的中心工作,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既为虹桥镇的各项工作开展营造了氛围,又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他们开展的系列文化活动,使老百姓喜闻乐见,当然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让更多的先进文化活动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 李 扬 王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