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期的概念最初来自美国,好莱坞把电影做成工业品,档期就是其中的一环。
好莱坞的档期意识是从1975年的票房冠军《大白鲨》开始的。“在它之前的美国电影,和如今百老汇戏剧一样,是细水长流型的。一部电影在某个城市放个一年,也是可能的事。”影评人周黎明说。
《大白鲨》制造出“暑期档”一说后,从5月底到8月底的这三个多月,就成了北美电影市场上最赚钱的黄金季节,票房通常能占到全年的40%。越来越多的影片看中这个档期,暑期档这几年也在逐渐往前推,5月初就拉开“抢钱”热浪。
因为主要观众群是正在放假的青少年,暑期档以商业片为主,如热闹的动画片、刺激的科幻片、动作片和搞笑的喜剧片。文化人嘲讽它们是“弱智片”,而圈内人士的说法更直白,“放给13岁男孩看的,智商不能太高,难度不能太大”。
好莱坞另一个重要档期是圣诞档,从11月底的感恩节到圣诞节结束。圣诞档的一大主题是全家人欣赏的大团圆结局的温馨类题材,和中国的贺岁喜剧很像。比如2005年金·凯瑞的《新抢钱夫妻》和2006年的《博物馆奇妙夜》。
好莱坞把档期学问研究个透,影片可能还没开拍就确定好了档期。2008年夏天还没到,看中2009年暑期档的影片已经在打架了。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3D立体电影《天神下凡》定在2009年的5月22日上映,而梦工厂的3D立体动画片《怪兽大战外星人》也定在这一天上映。
确定好档期的片方肯定也定好了配套的市场和商业计划,但一部电影最基本的元素——导演、演员、剧本甚至故事大纲可能都没影呢。《纳尼亚传奇2:凯斯宾王子》还没上映,迪士尼已经把《纳尼亚传奇3:黎明踏浪号》的首映定在2009年的5月1日。而当导演马克·福斯特还在和编剧忙着准备2008年的第22部《007》时,第23部《007》已经确定要在2010年上场。电影也有“先来先得”一说,特别是最好的视觉特效人员和尽可能多的影院屏幕。
也有确定了档期,到时却交不出作业的,比如史上最卖座影片《泰坦尼克号》。对别人来说这可能是灾难,但它却交上了“狗屎运”,因此获得意料之外的奥斯卡。片方从一开始就是针对暑期档推出的商业大制作,从来没有冲奥的念头。原定1997年7月2日首映,却因为制作超时又超支,只能去挤别人定好的时间段。最初被片方挑中的是7月25日,结果这个档期里还有一部哈里森·福特的《空军一号》。都是商业大片,针对的还是同一批口味的影迷。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甚至可能两个都死得很惨。于是哈里森·福特找上《泰坦尼克号》,劝对方换个时间。结果《泰坦尼克号》还真推迟了半年,选在了11月1日这个“奥斯卡前夕”的普通档期。
决定影片尤其商业片票房的是首映的那个周末。好莱坞在首映前会推出“排山倒海”的各种广告,宣传费用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总投资的一半。这些宣传费用,赌的就是第一周票房。但人家“也有规矩”,周黎明说,首映后投入的广告和宣传会“剧减”,那时看的就是电影本身的口碑了。
前几年的第二周票房一般还只跌20%,如今大部分片子跌个50%已经很正常了。2006年暑期档的大制作《天国王朝》(首周票房2000万美元)第二周竟然跌去80%的票房,由此可见这部烂片烂到什么程度。也有第二周票房走高的,比如1999年布鲁斯·威利斯的《灵异第六感》,首映前影片宣传就是不肯透露影片最大的噱头(或者说卖点),这个噱头后来果然被褒奖,就这样树起了足够口碑。周杰伦处女作《不能说的秘密》把秘密瞒到最后一刻,学的就是这一招。
每部电影第一个周末的票房通常就像股市行情,每周一早上从老板到演员都会急切地等待周末票房的统计消息。除非你是李安的《卧虎藏龙》,小众的艺术电影只要有好口碑,可以通过艺术院线慢慢引起广泛关注。一般商业片一旦票房不达标,公司就会立即采用“后电影”措施,一是把电影改成录像和DVD销售,二是直接通过电视台点播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