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内第一座廉价候机楼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正式启用后,厦门机场方日前宣布,其改建的廉价航空专用候机楼将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此外,沈阳机场也在酝酿廉价候机楼建设。
一时间,廉价候机楼“试水”民航市场引起各方关注,而机场与航空公司联手打造低成本航空产业链、拓展低成本航空市场则承载着公众的期待。
廉价空港让低成本“落地”
厦门机场辐射的东南亚地区是全球廉价航空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因此,厦门机场致力于打造“廉价航空中转中心”,成为目前国内引进廉价航空公司最多的机场。
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晓明告诉记者,为拓展廉价航空市场,厦门机场正在将货站改建为廉价航空专用候机楼,设施比传统候机楼简单,流程也更为简化。同时,廉价候机楼距离跑道非常近,有利于缩短飞机滑行距离和节省燃油。预计廉价航空专用候机楼将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此前,国内第一座廉价航空候机楼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正式启用,春秋航空公司已经入驻。据了解,郑州机场廉价候机楼取消了贵宾室和吸烟室,座椅由真皮座椅换成了普通座椅,而必要的值机和安检设施是十分完备的,以保证旅客顺利出行。
春秋航空公司作为厦门机场和新郑机场的合作伙伴,对廉价候机楼建设予以充分肯定。春秋航空公司新闻发言人张磊介绍,每年春秋航空的机场起降费用几乎占公司整个运营成本的12%,并且,租用廊桥和使用摆渡车的费用也比较高,廉价候机楼在这方面的费用可以降低。
他认为,廉价候机楼并不简陋,而是不再“豪华”,只有在国内形成廉价候机楼群,才能有效地降低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机场租赁费用,有助于公司运营和拓展低成本航空市场。
低成本航空产业链初现端倪
由于航线资源和市场份额与传统国有航空公司相比差距较大,加上油价飞涨的压力,走低成本航空之路,需不断地在控制运营成本上做文章。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孙继伟分析,机场建设廉价候机楼有助于低成本航空产业链的形成。机场为低成本航空公司提供配套服务,给生存压力较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提供了更大的动力。同时,航空出行不再只是高端服务,航空产品应当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引入低成本航空公司、建设廉价候机楼,有助于吸引旅客,是机场与航空公司的双赢。
据了解,国外早已有建造廉价候机楼来降低运营成本的先例。比如,新加坡为廉价航空公司服务的候机楼早在2006年就在樟宜机场完工。而韩国、澳大利亚等地机场也有建设廉价候机楼的规划。
孙继伟认为,低成本航空产业链还应当包括往返机场的公共交通服务,机场的商品、餐饮消费等环节。并且,低成本航空服务最终应当落实到票价上。此外,由于国内低成本航空公司较少,廉价候机楼的运营是对机场方的考验。 (据新华社)